乌兹别克斯坦传统风俗大观-k8凯发棋牌

||||
当前位置 >> k8凯发棋牌 >> 欧亚经济
乌兹别克斯坦传统风俗大观
苏 畅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5期 2010年12月06日
  乌兹别克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味道浓重的饮食。这个民族就像他们种出的水果、蔬菜一样--有含糖量200%的哈密瓜的甜,有宛若楼兰女子的樱桃的冽,有沙漠绿洲独有的胡桃的香,还有可以与中国四川火锅一拼高下的费尔干纳绿椒的辣。他们的传统风俗--节日、服饰、饮食和红白喜事,就仿佛这四种味道混合了起来--十分地浓烈、十分地火热、十分地奔放。
  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纳弗鲁斯节、开斋节和宰牲节(也称库尔邦节)。纳弗鲁斯节为每年的3月21日。"纳弗鲁斯"在乌兹别克语中是"春天"的意思,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节日。1976年,纳弗鲁斯节被禁止,1990年恢复。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成为纳弗鲁斯节的庆典场地。宽阔的广场被喷泉、霓虹灯和鲜花装扮得十分漂亮,在广场一侧的霓虹灯大墙上有被誉为共和国"白金"的棉花和卡里莫夫总统的图像,分外醒目。广场上摆满小吃摊位,每个摊位披红戴绿,出售民族传统小吃。节日当天到广场一游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传统习惯。在节日期间,人们还走亲访友,宴请宾朋。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也是乌兹别克人盛大的传统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历的9月1日~10月1日为斋月,斋月期满即10月1日为开斋节。节日当天的早晨,穆斯林沐浴之后着盛装去清真寺做礼拜,人们互相祝贺节日,同时还举行一些娱乐活动。穆斯林在斋月中的禁食是表示虔诚、勤修功课的重要行为。斋月期间,除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外,所有的穆斯林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后和落下之前都不能进食。每天太阳升起之前,有专门人员唱诵古兰经以唤醒人们,歌声十分优美,在绿树繁花与鸟鸣中穿行,缭绕在清真寺和民居之间,别有一番伊斯兰风情。在当代的乌兹别克斯坦年轻人中,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这样"节律",常常在斋戒期间偷偷进食。
  此外,在非宗教节日中,三八妇女节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三八妇女节虽然不是民族传统节日,但作为原苏联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们过三八妇女节已经形成传统。在3月8日,各大城市的节日气氛很浓,丈夫要给妻子送花、送礼物,学生要给女老师送花,就连各个单位的办公室里也摆满了乌兹别克人喜欢的鲜花--康乃馨。作为中亚伊斯兰教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虽然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相对低下,但由于有了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经历,由于与俄罗斯等民族的融合,乌兹别克斯坦妇女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被格外宠爱、尊敬、感谢。而人们在这一天也乐意赠送康乃馨,向妇女们表示祝贺,向母亲们表示敬意。 除了上述节日外,乌兹别克斯坦还有郁金香节、歌咏节和棉花节。
  乌兹别克人有早婚习惯,一般在18岁时就开始筹备婚事,城市青年稍晚。受宗教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一部分人的婚姻仍通过长辈定亲。婚后,女方与丈夫及其父母等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在家庭中地位较低,并且不能出去工作。乌兹别克人的婚礼仪式要按伊斯兰教的教规进行--在清真寺登记,由毛拉主持,一般要进行3天。新人穿传统的民族服饰,婚礼期间用丰盛的传统菜肴宴请宾客,吹奏民族音乐,亲朋好友则要唱歌、跳舞和祝福。在婚礼上要对新郎、新娘进行独具特色的考察。对新郎的考察是劈柴和骑术。柴劈得越均、骑术越精就越会博得女方全家的好评。柴劈后把木块投入火中,象征新婚夫妇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对新娘的考察主要是烤制馕和刺绣,烤出的馕当场用来招待宾客,据说未婚男女吃了以后会早日找到如意伴侣。
  乌兹别克人的葬礼很隆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葬礼要请毛拉为死者诵经,并告知所有的亲友。参加吊唁的男人要在腰间扎白色布带,妇女在头上缠白色布条。下葬后,在屋里为死者净体的地方点一盏长明灯,放一盆鲜花。7天之后,儿女方可脱去孝服。在人死后的第20、40、70、100天,家人都要为他进行祈祷。
  乌兹别克人平时喜穿民族服装和西装。服装主要有白、黑、金色和红色几种色调。各地区的民族服饰由于气候不同和历史文化迥异,有很明显的差别。比如,生活在南部的居民,由于气候炎热,服饰的颜色也十分鲜艳,且衣袍宽大;而在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地区,由于大陆性气候,加上那里的城市较多,衣服就比较合体,而颜色则以黑、蓝和绿色为主。
  乌兹别克男子穿衬衫、黑色长裤或白色布袍,外罩花条丝绸长棉袍,戴绣花小帽,穿塑胶皮靴。衣服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镶绣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彩色花边。女子喜欢穿白黑或红黑、金色相间的肥大丝绸连衣裙,外罩坎肩或短上衣,披彩色或羊毛披肩。老年妇女服装多为黑色、深绿色或咖啡色。乌兹别克长棉袍"哈拉特"极具民族特色,有棉、棉丝混织、丝绸、缎等数种质地,做工十分精致,在袍衣的边上均绣有花边。乌兹别克人常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尊贵的客人。
  在沙俄时期,乌兹别克妇女出门必须头巾蒙面,衣服也要长及手腕和脚踝,见到陌生男人要立即避开或蒙住头脸。在苏联时期这一现象有很大改变,妇女不再蒙面,胳膊也可露在外面,但仍要穿长裙,如果穿"短裙",里面也要配上肥大的裤子。独立后,尤其是近几年,乌兹别克年轻妇女的裙子又短了一些,甚至许多时髦女孩穿起了超短裙和短裤。从裙子长短变化的历史可以看出,乌兹别克斯坦的社会和经济正由封闭落后逐步走向开放发展。
  由于受俄罗斯和其他迁移民族服饰的影响,乌兹别克人也接受了呢大衣、高跟鞋、连衣裙、长靴和西装的现代流行服饰和打扮。在乌兹别克斯坦居住的其他民族,如俄罗斯族、朝鲜族等,与乌兹别克人有不同的装束。男人爱穿西装、夹克。女人不论季节,均穿裙子,年长的妇女穿长裙,青年女子则爱穿过膝的短裙。妇女均把头发染成黄色,且妆色浓重。
  独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乌兹别克斯坦的年轻一代尤其喜爱欧洲服饰。在服装市场,夏季有大量从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进口的服装出售。在装饰方面,女人留发辫,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装饰品。年长的妇女还喜欢把眉头两端纹在一起。乌兹别克人喜爱镶金牙,并以镶金牙的数量作为富有的标志。 乌兹别克人喜欢吃肉、大米和面食,传统饮食主要有抓饭、拉面、"舒勒巴"(肉汤)、烤包子、羊肉串等,对各种乳制品、水果、干果也非常爱吃。抓饭是乌兹别克人最喜爱的民族饮食,是乌兹别克人在过节、待客时最重要的民族特色食品。每个家庭都有专做抓饭的厚重铁锅。乌兹别克人在节日、婚庆甚至生日宴会上都会在户外挖坑埋锅,以新砍下的树木作燃料做抓饭,分给邻居和亲朋好友们享用。
  馕是乌兹别克人每天必吃的主食,一部分人也吃面包。乌兹别克人对馕有特殊感情。在乌兹别克斯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带上50个馕,就可以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可见馕不但是乌兹别克人的主食,还是帮助人们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的亲密伙伴。乌兹别克馕有数十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撒马尔罕馕。撒马尔罕馕中通常有蜂蜜、葡萄干、核桃等辅料,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是乌兹别克人向远方客人赠送的佳品。人们在吃馕时也规矩多多:需要把馕分成数块,馕心不能向下放,据说那是馕的"脸"。馕经济方便,正式用餐时是主食,招待客人时可做饭前茶点,更是吃抓饭和烤羊肉串时不可缺少的辅助食物。
  乌兹别克人饮食多油腻,烹调以炖为主,多是汤菜类。餐后必饮红茶,闲时饮茶则常常加上一小匙糖,佐以点心。吃抓饭、羊肉串时,洋葱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以白醋调味的洋葱丝与红茶一样是解腻的佳品,更是做各种炖菜时重要的成分。
  在乌兹别克斯坦居住的俄罗斯人和朝鲜人,其饮食习惯也对乌兹别克人产生了影响。俄罗斯人的酸黄瓜、沙拉、土豆烧牛肉和朝鲜人的泡菜、冷面,也已成为乌兹别克人饮食的一部分。各民族间饮食习惯的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乌兹别克斯坦更为独特的民族饮食风味。

                                 (责任编辑:李丹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