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颜色革命”之后,亲西方的尤先科政府并没有实行彻底改革,导致乌克兰经济存在诸多隐患,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影子经济”等始终困扰该国发展。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乌克兰一直“辗转腾挪”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但当缺席欧盟联系国会议后,乌克兰开始爆发全面危机,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之下,经济形势也全面走向“内忧外患”。当前,乌克兰必须寄希望于东部动荡停止和内部冲突减弱,才有可能逐渐稳定经济形势,并在市场化改革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乌克兰;影子经济;外部依赖;经济衰退;制裁;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解析》(项目编号:14cgj008)。
【作者简介】王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博士后。
乌克兰地处欧洲东部、黑海北部,周围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国家接壤,地理上是衔接俄罗斯、中亚等国家与欧洲的重要枢纽。美国外交家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将乌克兰称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足可见该国地位之特殊和重要。
在独联体中,乌克兰人口规模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但经济规模却落后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列第三位,可见其发展并不顺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没有找到适合其国情的发展道路,对外战略则始终“辗转腾挪”于欧盟与俄罗斯之间。2004年“颜色革命”以后,乌克兰经济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革,在政治、社会局势持续动荡中,最终引发了乌克兰危机。
一 “颜色革命”以来乌克兰经济基本特征分析
乌克兰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东部地区在苏联时期是重要的工业区,而西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实力,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然而,乌克兰国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甚至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主要问题表现在: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高企、“影子经济”规模庞大、产业结构低级化、对俄罗斯过度依赖等。
(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2004年是乌克兰大选年,数字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无法掩盖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任何政治派别获胜后,都需要面临改善经济环境这项重要挑战。“颜色革命”之后,亲西方的尤先科政府最终在乌克兰混乱政局中获胜。这位出身金融系统的新总统与其政治盟友季莫申科立即着手稳定乌克兰经济形势,但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两人之间的政治合作最终也由于种种矛盾而终止。
2004~2013年,乌克兰通货膨胀始终保持高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呈现先缩减、后扩大之势,从而导致近几年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见表1)。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乌克兰的亲西方领导者始终将加入欧盟、继而加入欧元区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但若依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通货膨胀率不超过欧元区内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1.5%、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无论是通货膨胀水平,还是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乌克兰都明显偏高。
表1 2004~2013年乌克兰经济发展基本指标(%)
年份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gdp(不变价格) | 112.1 | 102.7 | 107.3 | 107.9 | 102.3 | 85.2 | 104.1 | 105.4 | 100.2 | - |
ͨ通货膨胀率 | 109.0 | 113.5 | 109.1 | 112.8 | 125.2 | 115.9 | 109.4 | 108.0 | 100.6 | 99.7 |
财政赤字/gdp | 3.4 | 1.8 | 0.7 | 1.1 | 1.5 | 4.1 | 6.0 | 1.8 | 3.3 | - |
资料来源:украина в цифрах.2013 г.с.23, с.41;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украины. 2011 г. с.54.
在乌克兰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中,须要特别作出解释的是经济增长率。尽管在数据上表现较好,除了2009年因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衰退外,其余年份都表现出一定的增长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经济形势处于好转中,也不代表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乌克兰经济中“影子经济”占有很大比重,导致经济增长虚高,关于这一点下文将专门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乌克兰劳务输出规模很大,这部分收入虽然构成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但并不能代表乌克兰国内经济增长,反而说明国内就业形势不佳、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因此,尽管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但乌克兰经济形势却并不乐观。
(二)规模庞大的“影子经济”
乌克兰有着规模庞大并且极其活跃的“影子经济”(тене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在欧美国家也将其称为“地下经济”,一般是指为逃避政府监管和征税,在监管和国民经济核算以外出现的经济活动和收入。而在原苏联国家中,“地下经济”的概念却截然不同,其中“个人逃税几乎无足轻重”,而是包括私人使用和侵蚀国有资产、腐败收入、商品投机等,以及其他被政府禁止的行业和活动[1]。乌克兰学者认为该国“影子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形势不稳定、持续通货膨胀、经济美元化等,并估计如果彻底消除“影子经济”,将使政府财政收入提高28%,而政府支出的空间和范围将扩大30%[2]。可见,“影子经济”已经成为制约乌克兰发展的瓶颈,并且是收入分配不公、资源配置扭曲、市场机制弱化、政府调控低效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近年来,乌克兰“影子经济”并没有任何减弱趋势,由此导致经济中存在诸多特殊现象。例如,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比率、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与广义货币比率这两项指标都明显偏高,平均达到30%左右,远超一般国家的正常水平(见表2)。乌克兰存在的这种货币现象与俄罗斯非常相似,后者1995~2009年m0/m2平均为34.9%,而同一时期中国该指数仅为9.5%[3]。乌克兰这种特殊的货币现象说明,其经济中有大量交易不是通过银行系统划拨,而是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这其中有货币贬值导致储蓄意愿下降的因素,同时也反映大量非法地下交易以及寻租腐败现象的存在。一般地看,经济自由度和腐败指数能够反映出一国“影子经济”存在的条件。在乌克兰,这两项指数都不尽如人意。经济自由度指数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开始实行百分制,政府对经济干涉越多,该指数越低。具体标准为:自由经济体(80~100)、较自由经济体(70~80)、中等自由经济体(60~70)、较不自由经济体(50~60)、受压制经济体(0~50)。2012年乌克兰以46.1排名第163位,俄罗斯以50.5排名第144位。腐败指数覆盖177个国家,指数越低表示腐败程度越高,2012年乌克兰以2.6(10分制)排名第144位,俄罗斯则以2.8排名第133位。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在这两方面高度近似,这一方面表明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仍然艰巨,另一方面也说明两国在私有化、自由化转型中所普遍存在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
这些与“影子经济”密切相关的指标充分说明其弊端所在,然而乌克兰政府却熟视无睹、任其发展。最具讽刺性的现象出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2009年乌克兰经济急剧恶化,“影子经济”却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导致其在gdp中所占比重迅速提至39%,“影子经济”俨然是乌克兰经济中最为“稳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乌克兰民众对历届政府强烈不满的重要根源之一。
表2 2004~2012年乌克兰“影子经济”和相关指数
年份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影子经济/gdp(%) | 30.7 | 28.0 | 27.6 | 28.0 | 34.0 | 39.0 | 38.0 | 32.0 | 31.0 |
mo/m2(%) | 33.7 | 31.0 | 29.0 | 28.1 | 30.0 | 32.2 | 30.6 | 28.1 | 26.3 |
美元化(%) | 24.1 | 23.6 | 27.3 | 23.4 | 30.6 | 31.6 | 29.1 | 30.4 | 31.8 |
经济自由度 | 53.7 | 55.8 | 54.4 | 51.5 | 51.0 | 48.8 | 46.4 | 45.8 | 46.1 |
腐败指数 | 2.2 | 2.6 | 2.8 | 2.7 | 2.5 | 2.2 | 2.4 | 2.3 | 2.6 |
资料来源:м. в. кичурчак.тене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как фактор деформации вос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общественных благ в украине// экономика украины.2014.№6.с.87.
(三)产业结构低级化
依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将逐渐升级,具体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然而在乌克兰经济中却表现为:农业和工业始终是主要支柱产业,服务业严重落后。产业结构低级化严重制约乌克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甚至与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乌克兰也处于明显劣势。此外,产业结构单一还使得乌克兰经济特别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国际市场钢铁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乌克兰出口受到巨大冲击。
在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贸易对比中,乌克兰进出口增长速度都偏低,工业品和农产品所占比重却最高,而最能反映国际竞争实力的服务业出口比重却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充分暴露出乌克兰产业结构的低级化(见表3)。显然,乌克兰应当借鉴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经验,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全球竞争能力的提升。但在现实中,上述亚洲、美洲等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依靠自身比较优势,依托世界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实现经济腾飞。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无论是进口替代战略,还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在近年发展趋势中都没有明显改观,反而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彻底改变产业结构低级化局面,无疑非常困难。
表3 2012年乌克兰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贸易及出口结构的比较(%)
国家 | gdp | 进口增速 | 出口增速 | 工业品
出口比重 | 服务业
出口比重 | 农产品
出口比重 |
新加坡 | 4.50 | 1.80 | 2.50 | 26.60 | 73.40 | 0 |
中国台湾 | 1.12 | 1.60 | 1.70 | 32.00 | 66.80 | 1.20 |
泰国 | 0.80 | 1.10 | 1.20 | 34.00 | 52.70 | 13.30 |
菲律宾 | 0.49 | 0.35 | 0.26 | 31.50 | 55.70 | 12.80 |
印度尼西亚 | 1.40 | 0.93 | 1.12 | 47.20 | 38.10 | 14.70 |
智利 | 0.38 | 0.39 | 0.45 | 63.00 | 34.00 | 3.00 |
墨西哥 | 2.10 | 1.97 | 1.95 | 34.20 | 62.00 | 3.80 |
巴西 | 2.89 | 1.23 | 1.42 | 27.00 | 67.00 | 5.50 |
印度 | 5.60 | 2.59 | 1.67 | 26.40 | 56.40 | 17.20 |
乌克兰 | 0.20 | 1.10 | 0.80 | 68.40 | 11.90 | 19.70 |
资料来源:е.н. гудым.приоритетные формы и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бизнеса// экономика украины.2014 г.№6.с.80.
(四)对俄罗斯过度依赖
乌克兰东部地区在苏联时期就是重要工业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分工模式的影响,乌克兰独立后仍然要保持与俄罗斯密切的贸易往来,以维持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并且,由于苏联时期分工格局延续、地理位置相邻、历史传统相近等因素综合影响,加之自身经济发展不佳,逐渐形成了乌克兰在对外贸易中高度依赖俄罗斯的特点。
如表4所示,在乌克兰贸易伙伴中,俄罗斯的地位最为重要,双方贸易规模不仅大于意大利、德国、波兰等国,甚至超过乌克兰与整个欧洲(不包括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远大于与亚洲贸易规模。在俄乌双方贸易往来中,最为重要的是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不仅涉及乌克兰工业发展,还涉及乌居民生活成本,在俄乌经济关系中尤为突出和关键,也是俄乌之间最为敏感的合作领域。历届乌克兰政府都对天然气供应给予充分重视,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该领域则是制约乌克兰的重要筹码。例如,尤先科政府选择亲西方发展战略,俄罗斯立即提高天然气供应价格;而亚努科维奇执政时期,俄罗斯不仅调低天然气价格,还为其购买天然气提供贷款。当然,乌克兰作为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能源窗口,并非处于绝对被动地位。在两国多次因天然气产生争端后,尽管俄罗斯已经修建了经波罗的海抵达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并开工建设通往南欧地区的天然气运输管道,但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仍然有近一半需过境乌克兰。显然,乌克兰具有在极端情况下制约俄罗斯的手段,但切断天然气输送管道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严厉制裁措施,乌克兰从来没有实施过。
表4 乌克兰对外贸易伙伴概况(单位:亿美元)
贸易伙伴 | 出口额 | 进口额 | ||||||
2000 | 2005 | 2010 | 2011 | 2000 | 2005 | 2010 | 2011 | |
总计 | 145.725 | 342.284 | 514.052 | 683.942 | 139.560 | 361.363 | 607.422 | 826.082 |
独联体 | 44.597 | 105.311 | 187.406 | 261.770 | 80.296 | 169.883 | 266.974 | 372.124 |
俄罗斯 | 35.156 | 74.901 | 134.281 | 198.196 | 58.249 | 128.425 | 221.980 | 291.322 |
欧洲 | 46.802 | 108.814 | 138.296 | 184.424 | 43.115 | 126.664 | 200.045 | 270.659 |
意大利 | 6.389 | 18.926 | 24.124 | 30.395 | 3.460 | 10.302 | 13.903 | 20.058 |
德国 | 7.414 | 12.852 | 14.995 | 17.638 | 11.344 | 33.838 | 46.053 | 68.657 |
波兰 | 4.179 | 10.104 | 17.872 | 27.941 | 3.125 | 14.059 | 27.888 | 31.834 |
亚洲 | 34.757 | 85.769 | 137.154 | 177.378 | 8.423 | 46.855 | 100.233 | 132.799 |
中国 | 6.289 | 7.111 | 13.166 | 21.800 | 1.319 | 18.105 | 47.004 | 62.683 |
土耳其 | 8.685 | 20.267 | 30.240 | 37.486 | 1.599 | 6.077 | 12.983 | 14.182 |
资料来源: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украины.2011 г.с.252-254.
二 制裁与反制裁影响下的乌克兰经济
2013年11月,一直“辗转腾挪”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乌克兰终于迎来了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刻。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窘迫,亚努科维奇政府为获得俄罗斯低价供应天然气协议以及低息贷款等“礼包”,拒绝参加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欧盟联系国会议,从而引发国内严重的街头抗议示威。经过持续发酵升温,最终导致乌克兰爆发全面危机,经济形势开始变得“内忧外患”。2014年,在混乱的政治和社会局势中,克里米亚通过公投方式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从而引发俄美、俄欧、俄乌之间难以填补的政治裂痕。乌克兰总统重新选举后,亲西方的波罗申科政府上台。新一届政府在稳定乌克兰经济形势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去俄罗斯”。自此,一场美欧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制裁乌克兰,加之各种反制裁措施组成的连环博弈全面展开。
克里米亚公投后,美国最先实施的制裁措施是向俄施加政治压力,决定不出席原本在索契召开的八国峰会,而改为在荷兰海牙召开七国集团特别峰会,这事实上已经回归到1997年前的成员架构模式,但俄罗斯对此不以为然。这并不意外,毕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八国集团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弱化,二十国集团实质上才是主导世界经济合作的国际平台。况且,俄罗斯还拥有“金砖国家”、欧亚联盟等其他国际组织,自然不对八国集团有过多期望和依赖。此后,美国又对俄罗斯官员个人资产以及部分公司资产实行冻结,但俄罗斯仍然不为所动。
从2014年7月开始,美国制裁方向开始扩大到俄罗斯金融、军工、能源领域,随后欧盟也加入制裁队伍,核心措施是禁止本国公民和企业为俄罗斯上述领域提供融资。随着制裁不断升级,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内的大型银行都被列为制裁对象,俄罗斯金融市场再次风声鹤唳。从本质上看,美国和欧盟握在手中的主动权主要来自对投资和融资的控制。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经济最为关键和薄弱的环节,2012~2013年俄罗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型企业和联邦政府投资停顿[4]。因此,美欧制裁可谓切中要害,投资不足加之国外融资受阻,使得本已风雨飘摇的俄罗斯经济再次陷入困境。
尽管是联手制裁俄罗斯,但美国和欧盟在这一问题上却存在着根本区别,由于欧盟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密切,加之俄罗斯既是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又是欧盟的重要出口市场,所以在俄罗斯反制裁措施中欧盟受影响较大。因此,欧盟在参与制裁中有所顾虑,并且表现得有些被动。与之相比,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无疑占据主动,不仅拥有直接制裁措施,还通过影响国际能源市场间接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打击。当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完全由美国操纵,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始终拥有对国际能源价格的控制权却是不争的事实[5]。并且,美国页岩气开采同样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国家宁愿接受低价出售,也不愿失去原有的国际石油市场。显然,即使不认为是美国刻意打压国际油价,也可以将其放任国际油价下降视为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种间接制裁措施。
在融资受制和油价下降双重压迫下,俄罗斯经济陷入财政吃紧、外储缩水、资本外逃、卢布贬值的恶性循环中,一场货币危机俨然已经在俄罗斯上演[6]。这种情况对于俄罗斯而言并不陌生,在1998年由国债违约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就出现过类似状况,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同样遭遇经济困境[7]。当前,卢布汇率犹如俄罗斯经济的“晴雨表”,为美国和欧盟描绘着制裁升级所产生的叠加效果。为了避免卢布持续贬值,俄罗斯中央银行在2014年不仅耗费了大约7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更是将基准利率从10.5%提至17%,达到自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2014年12月16日卢布再次崩盘贬值20%,当日卢布对欧元汇率为100.27∶1、对美元汇率为80.1∶1[8]。显然,俄罗斯缺乏应对制裁、摆脱危机的有效措施。
在此前两次危机中,俄罗斯汇率走势分别为:1998年金融危机前为6.43∶1,到1999年为20.65∶1,贬值幅度达到321%;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卢布汇率为24.43∶1,到2009年为44.21∶1,贬值幅度达到181%[9]。可以看到,当前俄罗斯所遭遇的情况要好于1998年金融危机,毕竟俄罗斯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政府债务也不像1998年那般庞大,但却明显严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所处境地。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由于央行限制国内货币积累并且放纵资本外逃,反而加重了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和影响[10]。这意味着,未来俄罗斯需要对2006年就已经开放的资本项目实施管制,然而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管住资本外流“出水口”的同时,也将关闭资本流入的“进水口”。因为外国资本将不再认为他们在俄罗斯金融市场具有自由进出的权利,投资风险必然大幅度上升。从以往经验看,俄罗斯走出困境需要国际环境好转,尤其需要借助于国际油价回升,才能补充外汇收入、稳定卢布汇率、平衡财政支出。显然,在美国和欧盟制裁结束之前,俄罗斯很难获得这样的复苏机遇。
反观乌克兰经济,由于对俄罗斯具有很大的经济依赖,加之国内政治社会形势持续动荡,导致乌克兰经济形势极度恶化。同时,俄罗斯也向乌克兰施加极大的经济制裁压力,作为与美欧国家制裁措施相抗衡的手段。当前,从乌克兰经济下滑总体发展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阶段,乌克兰与俄罗斯同时遭遇经济衰退;二是美欧制裁俄罗斯后,乌克兰经济开始表现出独立于俄罗斯的发展趋势;三是在寻求美欧援助的同时,尝试启动市场化改革模式,但进展却极为缓慢。
在第一阶段,即2014年上半年,乌克兰经济出现严重混乱。内因是危机之前乌克兰经济所积累的诸多问题在危机后开始集中释放。外因则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紧密的经济联系。俄罗斯既是美欧国家的制裁对象,同时也是乌克兰重要的投资母国、债权国和出口对象国,俄经济下滑自然会波及乌克兰。例如,亚努科维奇在下台之前曾经与俄罗斯签订了150亿美元贷款协议,其中20%已经提供给乌克兰政府,这笔贷款加之乌克兰积累的天然气债务,成为俄罗斯制裁乌克兰的“重斧”。自此,隐藏在乌克兰经济中多年的巨额外债彻底浮出水面,成为困扰执政当局的首要难题。在债务违约风险陡增的背后,则是乌克兰羸弱的经济形势,出口受阻、投资萎靡、消费不振、工业下滑、通胀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无疑加剧了乌克兰偿还债务的难度。可以说,在这一阶段严重依赖俄罗斯的乌克兰经济处于完全被动地位,情况比俄罗斯糟糕得多。面对困局,乌克兰执政当局显得捉襟见肘。这一阶段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能够在摆脱对俄罗斯依赖并且抵御俄罗斯制裁的同时,实现本国经济形势稳定。
在第二阶段,即2014年下半年,波罗申科政府上台之后,逐渐将经济重心全面转向欧洲,利用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解决外汇短缺、财政赤字等问题。但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乌克兰经济颓势,政府债务、通货膨胀仍然处于高位,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工业生产等指标继续下滑。在此阶段,乌克兰开始极力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欧洲国家共同削减从俄罗斯进口规模;二是利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贷款填补俄罗斯投资撤离之后的空白。在能源方面,2014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1 950亿立方米,比2013年减少10%,而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这一周期的同比数据看,更是减少16%之多,乌克兰则将天然气进口全面转向欧洲,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重从2013年的51.6%降至2014年的34%[11]。而在利用外国援助方面,西方国家援助在此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其中非常明显的指标是格里夫纳对卢布汇率开始从贬值转为升值。如图1所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随着俄罗斯资本撤离、对外贸易缩水、大量资本外逃,尽管卢布对美元和欧元在贬值,但乌克兰货币贬值幅度更大,因此格里夫纳对卢布汇率一路走低。“拐点”出现在2014年下半年,此后格里夫纳对卢布汇率逐渐提高到年初水平。这说明,在外国投资和外汇收入方面,乌克兰已经开始利用西方国家援助,逐渐摆脱对俄罗斯的严重依赖,否则格里夫纳对卢布汇率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拐点”。
图1 2009年1月~2014年12月格里夫纳对卢布汇率走势
资料来源:http://www.banki.ru/products/currency/uah/
在第三阶段,即2014年年底乌克兰再度向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援助时,已经涉及国内经济改革问题,即经济援助需要建立在彻底市场化改革前提之上。西方国家经常使用这种援助与改革挂钩的做法。早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际,在向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时,西方国家就曾经依据“华盛顿共识”提出诸多市场化改革要求,否则不予提供援助。乌克兰政府显然早已看清此中玄机,在西方国家扶持下所组建的技术型内阁,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得特别“超脱”,而且还专门聘请了具有美国国籍的财政部部长,其目的恰在于此。乌克兰也的确需要进行深入彻底的变革,本文第一部分所论述的乌克兰经济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实质上恰恰需要市场取向的改革模式才能解决。无论是打破垄断、促进竞争,还是削减财政支出、控制通货膨胀,乃至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对于乌克兰经济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内忧外患”的乌克兰经济而言,在地区持续动荡影响下,若要完成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其难度无疑会更大。
显然,在摆脱经济困境、获得西方国家援助、市场化经济改革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上述目标能否顺利实施,却并非由经济因素决定,而是取决于乌克兰国内局势以及俄、美、欧之间的博弈情况。为此,乌克兰国内数名专家共同分析了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根据他们在不同模式下作出的预测平均值,可以得到表5中的数据。2015年,在消极模式、中等模式、积极模式三种可能发展趋势中,乌克兰都会表现为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居于高位等,如有不同,也仅仅是具体数值有所区别而已。
表5 不同模式下的2015年乌克兰经济发展预测
未来模式与可能性 | gdp
(%) | 财政赤
字/gdp (%) | 对外贸易
(亿美元) | 居民
消费 (%) | 年度平
均汇率 | 主权债
务/gdp (%) | 通货
膨胀 (%) | 工业
生产 (%) |
消极模式(30%):战争与民族主义蔓延 | -8.00 | 13.0 | -20.0 | -9.50 | 22.50 | 69.50 | 17.8 | -11.0 |
中等模式(50%):冲突停止与缓慢改革 | -3.60 | 7.0 | -30.5 | -5.64 | 16.96 | 72.20 | 13.3 | -5.4 |
积极模式(20%):和平与自由化改革 | -1.25 | 5.2 | -35.0 | -4.70 | 16.80 | 68.25 | 10.3 | -3.1 |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乌克兰新闻网公布的资料整理(прогноз: что ждёт экономику украины в 2015 году. http://www.liga.net/projects/prognozi2015/)。
三 结语
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乌克兰经济未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除了俄美、俄欧等大国博弈以及持续动荡的地区冲突等影响因素之外,可以发现乌克兰国内长期积累的诸多弊端也是导致此次危机、困扰乌克兰经济的重要因素。“颜色革命”尽管给乌克兰带来了形式上的民主,但政治选举却从未走出国内利益集团所笼罩的阴影。并且,乌历届政府都需要俄罗斯或是欧洲给予援助和支持,反而缺乏彻底推行经济改革的动力,导致经济市场化严重滞后,逐渐沉积为乌克兰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这场危机充分说明,乌克兰经历“颜色革命”之后,由于没有实行彻底市场化改革的根本转变,加之对外发展战略模糊不清、摇摆不定,导致经济、政治、社会领域不断积累矛盾。正如亨廷顿所说:“从长远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将为民主政权创造基础,从短期看,迅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都会瓦解权威政权”[12]。从这个视角看,乌克兰危机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互动的缩影,但却是不成功的范例。未来,乌克兰短期内需要稳定经济形势、恢复经济秩序,而长期的根本任务却是强化市场机制,这一点虽然与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但对乌克兰而言却并非易事。
显然,走出经济困境需要面临来自长期和短期这两个相互矛盾目标的挑战。一方面,乌克兰需要实现第二次转型,但20世纪90年代独联体、中东欧国家经验已经说明,混乱的经济秩序下很难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沿着依赖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援助模式勉强度日,乌克兰极有可能失去彻底改革的机会,政治民主仍然逃不脱利益集团和外国势力的干预,经济模式也无法摆脱“影子经济”等因素影响。不仅以上两个目标在操作层面困难重重,更为关键的是,无论乌克兰选择何种发展路径,似乎都面临着来自东部地区动荡形势的冲击与影响。尽快恢复混乱的国内局势,实际上恰恰是乌克兰转型的最大前提,然而从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大国博弈的趋势看,在各方紧密的谈判与磋商中,这个必要前提却越来越显得扑朔迷离和遥遥无期。
注释:
[1][美]艾德加·法伊格,郑介甫等译,费方域校译:《地下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页、第372~387页。
[2]м. в. кичурчак.тене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как фактор деформации вос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общественных благ в украине// экономика украины.2014.№6.с.90.
[3]徐坡岭、韩爽、王志远:《转型经济的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中国和俄罗斯的不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
[4]б. замараев,а. назарова,е. суханов. финансовые ограничения вслед за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й паузой// вопросы экномики.2014. №10.
[5][美]罗伯特·基欧汉,苏长和、信强、何曜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8~225页。
[6]通行的标准认为本币贬值25%以上就发生了货币危机。余永定:《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7]王志远:《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8]елена злобина. итоги 2014 г: доллар начинает и выигрывает// зеркало недели.26 декабря 2014. №50.
[9]王志远、郑维臣:《卢布与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比较与联动》,《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12期。
[10]с. глазьев. санкции сша и политика банка россии: двойной удар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экономике//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14. №9.
[11]путин теряе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шантажировать ec и украину газом.16 января 2015. http://zn.ua/economics/putin-teryaet-vozmozhnost-shantazhirovat-es-i-ukrainu-gazom-focus-164228_.html
[12][美]塞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页。
(责任编辑:农雪梅)
k8凯发棋牌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