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郭小丽教授撰写的《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以下简称《弥赛亚》)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学术著作。它对俄罗斯弥赛亚意识进行了独特的哲学阐释和极致的文学解读。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我国关于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北京外国语大学白春仁教授为该书作序。他写道,本书题目选得好,举足轻重,也聚讼纷纭,激发讨论的热情。
难得的是系统而独立的视角,并非蜻蜓点水,并非人云亦云。更难得的是,透过这一核心观念,还尝试去探求俄国人的文化精神。只就这几点说,作者的文化研究已处于学术的前沿,立论颇多新意,阐说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我完全同意白先生对该书的精彩评价。笔者读完《弥赛亚》后,觉得还要补充以下几点。
1.结构设计自成体系。全书35万字,分为6章。在这6章中,除了对弥赛亚意识的一般概念和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外,作者把主要篇幅放在对弥赛亚意识的两个维度,即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研究上。先分述,后综合,从而形成了一给完整的体系。
第一章论述了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演变过程。988年罗斯接受了基督教,从此,神圣罗斯和神选罗斯的理念便逐渐扎下了根。15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鞑靼的统治也逐渐衰落。两个罗马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一个信仰正宗上帝宗教的地方——罗斯,罗斯是东正教的载体,将成为第三个罗马。到了19世纪,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和宗教哲学的勃发,弥赛亚意识走向高扬。20世纪,“苏联是全人类的解放者”的口号再次唱响俄罗斯思想的主旋律,弥赛亚意识以“世界革命”等社会实践的方式贯穿了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活动。苏联解体后,随着东正教的复兴和对民族思想的深入研究,弥赛亚意识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再次凸显出来。
第二章探讨俄罗斯弥赛亚意识形成的根源。作者指出,一个国家和文明的起源,首先指的是这个国家及其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条件。这才是它的本源,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时空中之所以成为它自己,成为历史上具有个性存在的基础和根据。古罗斯时期形成的神圣罗斯理念是俄罗斯思想的起源,也是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底片。
第三章重点论述“莫斯科—第三罗马”说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政教合一性。作者指出,形成“第三罗马”说的内外因素主要有三:莫斯科王国的强大;鞑靼统治的衰落;拜占庭的消亡。作者指出,第三罗马的宗教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语境中,所有的文本符号也都指向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意义。“第三罗马”说这一文本符号的内涵就是弥赛亚意识。从此,成为世界大国和拯救世界的理念便堂而皇之地成为俄罗斯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成为民族社会政治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第四章论述时间维度上的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作者指出,在时间纬度上,弥赛亚意识关注的不是“现世”,而是未来的“千禧年”。进入到世俗层面后,常表现为对“绝对”、“终极”和美好未来的乌托邦追求。在弥赛亚意识推动下,人们的灵魂总是指向终极的东西,不愿意循规蹈矩,常常产生冲出习惯藩篱的躁动,引发出创造和革命的激情。弥赛亚意识中那种面向未来和终极的求索,使得俄罗斯人不安于现状,永远地朝向未来,紧张探索,渴望找到那看不到的家园,寻找绝对的、神性的真理,并希望以此拯救世界。
第五章论述空间维度上的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作者指出在空间维度上,俄罗斯弥赛亚意识关心的是,谁是解决世界终极问题的人选。其直接表现形式是救世主义。
俄罗斯以救世主为符号,强调本民族有义务、有责任甚至有权力拯救其他民族。这是把民族和国家神圣化和神话 化的民族理想,其本质是强调俄罗斯之于他人的独特性,它强调的是俄罗斯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弥赛亚意识与“民族主义”等观念息息相关,当“拯救”他者的愿望膨胀为“控制”甚至“主宰”他者的时候,这种意识就转变为“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甚至大国“沙文主义”。
第六章论述弥赛亚意识的时空体与全人类性。作者指出弥赛亚意识时空体是指其时间和空间维度整合起来的聚合体。两种维度相互渗透和作用,它们的关系是:无物在内,亦无物在外,因为凡在外者皆在内。它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面向终极的“拯救”是时空维度的契合点,“拯救者”通过拯救把“被拯救者”带到他们期盼已久的千年王国,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拯救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为了完成这个终极的任务,拯救者在被拯救者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2.概念界定科学严谨。对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研究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学术领域,因此,要研究弥赛亚意识就不仅要求作者有广博的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外交学等学科功底,而且需要作者有一定的理论抽象与概括能力。正是在这一点上,《弥赛亚》的作者显示了自己的功力。《弥赛亚》一书没有停留在对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简单具体描述上,而是从最基本、最抽象的概念开始,一层一层地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演绎,把弥赛亚的整体概念和三维结构模式结合起来进行层级分析,然后才引出研究弥赛亚意识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就提升了该书的理论深度。
作者首先对弥赛亚进行了概念界定。她指出,弥赛亚(希伯来文mashiah,古希腊文messiaj,俄文помазанник)原本是个宗教概念,意为“受膏者”,即在某人身体上涂上膏油,表示该人被上帝选中,可以与上帝沟通。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弥赛亚”一词的所指不尽相同。在犹太教中,古犹太人封立君主和祭司时,受封者额上被敷以膏油,称为“弥赛亚”。犹太亡国后,传说上帝将派遣一位“弥赛亚”来复兴国家,于是亦称“复国救主”为弥赛亚。基督教植根于犹太教,但基督教中的弥赛亚并非犹太人的“复国救主”,而是“救世主”——基督耶稣。与此同时,犹太教中有“弥赛亚时代”的概念,即获得拯救之后的来世。基督教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千禧年”,指的是末世来临之后,基督二次降临,拯救人类进入上帝的“千年王国”。这样,“弥赛亚”意识包括两个含义: (1)指称某个人——拯救者; (2)指称未来时代——上帝之国。前者强调人选问题——谁是上帝的选民,后者强调世界终极问题的解决——进入上帝之国。因此,从根本上说,弥赛亚意识关注的是世界终极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人选,简而言之,就是终极问题和选民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俄罗斯弥赛亚意识具有一种立体的、三维的结构模式,由三个层面组成:在宗教层面,俄罗斯自认为是代表真理的东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религиозныймессианизм) ;在精神层面,认为本民族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并以此作为拯救世界的武器(духовныймессианизм);在世俗(主要是政治)层面,俄罗斯要拯救其他国家和解放全人类,并且努力把这种理想付诸实践(светскиймессианизмилиполитическиймессианизм)。第一个层面(宗教的弥赛亚意识)主要通过宗教理念和哲学思想体现出来,属于抽象的“概念”范畴;第二个层面(精神的弥赛亚意识)主要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体现出来,属于具体的“形象”范畴;第三个层面(世俗的弥赛亚意识)主要落实在社会实践方式中,属于经验的“行动”范畴。“概念”“形象”和“行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始终处于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中,这种互动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社会发展,并影响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这使得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和极致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弥赛亚意识是一个整体概念,需要对其概念、形象和行动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不做层极分析可能会使研究者陷入盲人摸象的状态,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文化概念,最终使得研究或捉襟见肘,或隔靴搔痒。
3.广征博引兼收并蓄。在俄罗斯,救世主——弥赛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都具有这种情结。弥赛亚意识对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哲学以及整个民族文化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之获得了特殊的性质。这是一个集宗教、哲学、社会、政治等因素于一身的文化观念,也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它通过语言文字和世代熏陶得以在千年历史中延续下来,古人的弥赛亚思索对今人仍具有现实意义。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俄罗斯学者以其本土研究的优势,对弥赛亚意识进行了比较抽象的学理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而在中国,研究俄罗斯政治、外交、历史、文学等问题的众多学者也注意到这个论题,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他进行专题研究,以致于中国人对弥赛亚意识的概念感到陌生。面对这样的难题,作者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为了使这部著作脉络清晰,资料翔实,作者进行了艰巨的垦荒性工作。从纷繁芜杂的外文资料中广搜博采,寻踪蹑迹。
作者始终关注国外弥赛亚意识研究的最新成果,把弥赛亚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观念进行研究,解读它的文化语义内涵,并分析它在当下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自己说,这当然有很大的困难。时空维度的划分十分复杂。时间维度涉及历史学和政治学,空间维度的核心内容则离不开哲学,因此必须阅读宗教哲学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作者来说,历史典籍的阅读并不吃力,但宗教类书籍却晦涩难 懂,她硬着头皮去啃这块硬骨头,阅读了犹太教、基督教方面的书籍,还设法买到了汉文、英文和俄文版的圣经,一一对照着仔细阅读和思考有关章节。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为一个浩大的工程奠下了地基。
(责任编辑 张昊琦)
k8凯发棋牌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