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k8凯发棋牌

||||
当前位置 >> k8凯发棋牌 >> 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马新英、孟凡丽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3期 2011年05月18日

  哈萨克斯坦一向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本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哈萨克斯坦除了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开展合作之外,也同中国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合作成立孔子学院,在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拟通过对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当前改革现状的分析,指出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核心问题及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该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帮助。

一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十月革命前,哈萨克斯坦境内没有一所高等院校。为培养师资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急需人才,1928年创建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当时,该校仅有三个院系:师范、农学和医学。后来,它逐渐发展,增设了其他院系、夜校部、预科部、函授部、进修学院和研究生院等,拥有教师近千人、学生1.2万人,并接纳外国留学生。

  随着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哈萨克斯坦加快了干部培养体系的形成。因师资力量亟待增强, 1932年又成立了乌拉尔师范学院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地质勘探学院(后称阿拉木图矿山冶金学院,现为哈萨克斯坦工业大学)。1932年,上述高等院校培养出首批专家288人。然而,哈萨克斯坦高等院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所需各类人才[1]。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前夕,中亚地区的高等院校已达到67所,在校学生为3. 8万人。卫国战争以后,哈萨克斯坦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拉平本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和民族振兴的要素,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兴办和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苏联政府为建立民族知识分子队伍,对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当地民族青年上大学实行优待政策。例如,国立哈萨克大学新闻系和法律系的哈萨克族大学生比重达到70%;阿拉木图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工程系的一个班,哈萨克族大学生占56%。另外,苏联政府还扩大了中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规模,招生人数激增。到“四五计划”的后期,中亚各类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均已超过了战前水平[2]。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哈萨克斯坦全国有416所职业技术学校,设有385个专业,在校学生达23万人;有中等专业学校231所,在校学生超过26万人(1990年中等专业学校为247所,在校学生为24. 8万人)。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高等院校体制有了重大变化,部分院校改由民办。1999~2000学年,哈萨克斯坦公立和私立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为285所,在校学生为8. 7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为274所,在校学生为19. 26万人[3]。2000~2001学年,全国170所高等院校中,私立学校为112所,公立学校为58所。公立学校规模大,学生多,在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60%以上。2004~2005学年,高等院校达181所、学生为74. 7万人(含夜校生和函授生),与2000~2001学年相比,学生增加了30万人。在大学生中,函授生占53%。

  2004~2005学年,全国有职业技校296所,学生约1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为385所,学生为33. 6万人。这些中等专业学校遍布各大中城市和矿业中心。中等专业学校所设专业有矿冶、化工、轻工、食品、水产、机器制造、建筑、铁路运输、邮电、动力、商业、财会、统计、农业、水利、医务、兽医、师范、美术、音乐、电影和图书等。

哈萨克斯坦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

 
2004~2005学年
2005~2006学年
2006~2007学年
高等院校(所)
总数
181.00
181.00
176.00
私立高等院校
51.00
51.00
53.00
国立高等院校
130.00
128.00
121.00
归其他国家所有的高等院校
-
2.00
2.00
在校学生(万人)
总数
74.71
77.58
76.84
享受国家教育资助的学生
5.55
9.19
11.95
享受国家财政资助的学生
1.08
1.05
1.04
自费学生
62.75
65.24
63.85
在国立大学学习的学生
40.00
39.68
39.05
在私立大学学习的学生
34.42
37.19
36.89
教师(万人)
总数
5.06
5.24
5.02
编制内的
4.23
4.34
4.28
副博士
1.23
1.28
1.31
博士
0.27
0.29
0.30
教授
0.28
0.29
0.29
副教授
0.75
0.73
0.73

  资料来源:杨建梅:《哈萨克斯坦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中亚信息》2007年第9期。

  2005~2006学年,哈萨克斯坦的高等院校共有4. 34万名教师。其中,博士占7%,副博士占30. 6%,教授占6. 8%,副教授占17. 2%(见上表)。

  在2006~2007学年开始时,哈萨克斯坦共 有176年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达到76. 84万人。

  其中,大专生占25. 2%,比2005~2006学年减少39. 6%;本科生占73. 8%,比2005~2006学年增加30%;硕士生占1%,比2005~2006学年减少7. 6%。这种变化与高等院校改变招生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哈萨克斯坦高等院校中,白天脱产学习的大学生占50. 4%,函授生占49.3%,夜校生占0. 3%;在国立大学学习的占50. 8%。

  哈萨克斯坦的高等院校,尤其像哈萨克斯坦大学等重点院校,都拥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在哈萨克斯坦,一些政府部门也设有教学科研机构,如教育部下设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卫生部下设卫生保健研究机构,其中著名的有肿瘤学、放射学和儿科等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末,哈萨克斯坦共有科研工作者3. 785万人,其中博士956人,副博士1. 387 7万人。在上述总人数中,有院士、通讯院士、教授701人,副教授4 914人。

二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呈现的特征

  哈萨克斯坦无论在自身发展的哪一阶段,都没有放弃对本国国民的教育问题,将自己国家的教育发展作为本国最核心的事务之一。它认为,只有高度知识化的社会,才会尽可能少地面临破坏性的战争,甚至没有国内民族纠纷及其他冲突;也只有发展教育并高度重视对 青年一代的培养,才能避免社会犯罪及其他消极现象。教育是培养旨在掌握21世纪技术并保障未来哈萨克斯坦繁荣的人力资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育在哈萨克斯坦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各领域的安全,包括经济、军事、生态、技术、文化和管理,也因此显示出高等教育在该国的重要性。由此,形成了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明显特征:

  (一)高等教育体制公转私化

  通过对高等院校的数量、学生、毕业生人数和师资构成以及每万人中大学生的占比等一系列数据变化的分析,可以窥探出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趋势,即公费大学 生人数逐年下降,而大学生的总人数由于自费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逐年增长。目前,哈萨克斯坦在校大学生有76. 84万人,其中近半数为公费生。众所周知,每万人中大学生的占比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之一。按照这一指标,从1995起,哈萨克斯坦大学生的总数有所增长,但公费大学生数量有所下降,而自费生及在私立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有逐年增多趋势。

  (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多样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博士、副博士)、本科生、大中专生等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 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学科门类齐全多样,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理、工、农、商、林、矿、师范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高等教育办学方式职业化、业余化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哈萨克斯坦政府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大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重视发展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业余高等教育;除在高等院校内开设夜校和函授教育部外,还在许多城市设立了夜大学和函授大学,为有志深造的哈萨克斯坦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途径。自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政府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当做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本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和再培训相应水平的专家,以满足他们在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提高受教育程度和继续深造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保证使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职业技术训练,获得与职业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截至今日,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快 速发展特点依然十分明显,上述数据也是最好的佐证。

三 新时期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

  随着苏联的解体,过去统一的教育体系也土崩瓦解。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旧教育体系本身曾使哈萨克斯坦取得了不少成绩;而另一方面,它又无法满足今日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改革哈萨克斯坦这种教育体系,使其能够满足非计划劳动市场和开放、民主社会的需求,已势在必行[4]。

  (一)历史遗留的消极影响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与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是在全苏教育体系完全一体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很显然,它们既有苏联教育体系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本来,独联体各国教育法律基础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开展都基于延伸原苏联的方法。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建立在深刻而科学地分析本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和潜能的基础上,更不要说世界教育潜能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别政治家、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和外国咨询专家所做的片面推断上。不仅如此,教育体系重建之初就缺乏法律法规基础,没有明确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教育目标和任务。特别是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哈萨克斯坦缺乏对高等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决策领导机构和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经费紧缺,阻碍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独立。教育环境巨变造成部分学校缩短学制,大量削减实习和实验课时。加上教材不足等原因,所有这一切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自1992年起,哈萨克斯坦开始实行四级学位制度:学士4年,硕士2年,副博士3年,博士3年;博士人数大量增加,然而教育科研水平却明显下降,致使学位贬值;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给各种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的拨款占50. 7%,其他各部门的拨款占48. 6%。哈萨克斯坦用于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的人均经费开支为7美元,总体科研经费开支水平(占gdp的0. 26% )尚不及葡萄牙(占gdp的0. 77% )和希腊(占gdp的0. 51% )等欧洲国家[5]。

  (三)科研人员人数减少,人才流失严重

  2006年,哈萨克斯坦从事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共1. 89万人(其中,除高等院校教授以外的高级科研人员共4 124人,包括博士1 106人、副博士3 018人),比1991年减少57. 6%;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人数为1. 1万人,比1991年减少60. 2%。在经济转型时期,哈萨克斯坦科技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1990~2000年,各种原因导致高级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流失最多的是一线研究人员(1991~2000年减少56. 9% )和技术专家(1997~2006年减少14. 1% )。同期,科技工作辅助人员减少68. 4%,勤务人员减少22%。在年龄结构上,2005年, 50岁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占32. 9%, 60岁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占10. 9%;而1997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9. 1%和8. 8%。2005年,哈萨克斯坦本国共有1. 564 2万名大学教授。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为2 869人,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为1. 277 3万人。近几年,博士平均年龄为55~59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高级人才流 失相当严重。

  由于各种心理和政治经济因素,一部分俄罗斯居民纷纷离开哈萨克斯坦,而这些俄罗斯人大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高层次人才的严重流失,使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下降,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学者专业权威性不断下滑

  根据“blsam centralasia”在2005年的调查资料,哈萨克斯坦只有4. 3%的居民认为学者具有职业权威性。而根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在美国居民心目中,学者最具职业权威性:有51%的被访者认为这一职业最有威信, 25%的被访者认为这一职业十分有威信, 20%的被访者认为这一职业有威信。

  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部门的学者参与科研活动比较少,这些部门在重新定位时大多确定以教育职能为主。而哈萨克斯坦学者专业权威性的下滑与国家削减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有关,与优先发展收费教育有关,与私立学校的出现有关,与国立高等院校实行股份制改革及其相互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有关[6]。

  (五)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

  在哈萨克斯坦,非科研人员的学位答辩论文在增加;人才培训体制缺乏灵活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在获得学位后,由于没有相应的物质保障,缺乏进一步深造的积极性;本国学者 的专利和论文的发表途径狭窄,哈萨克斯坦平均每100名学者只有l篇科技论文在国外发表, 1. 5万名学者只获得1~2项国际专利;科研成果的鉴定质量下降,结果导致有高级职称的科技工作者人数上升而科研水平下降;现有的科研和创新潜力同生产部门对实用工艺的需求不相符,导致科技与生产脱节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科研机构之间和学者之间缺乏竞争;高级人才向商业领域和国外科技部门流失;新的科技和教育人才的来源在减少,科技领域缺乏年轻的专家型人才;学者的社会地位和科学的权威性在降低;科技工作缺 乏连续性。

四 新时期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改革措施

  针对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出现的严重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相当重视,出台各种积极措施,促使本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2004年10月1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第三届教科代表大会上宣布,他已经批准了《2010年前哈萨克斯坦教育发展规划》。纳扎尔巴耶夫指出,近3年,哈萨克斯坦预算逐步增加了对教育领域的拨款。2004年,哈萨克斯坦对教育部门的拨款为1 920亿坚戈, 2005年达到2 500亿坚戈。与此同时,学生的学费增加了70%,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学费则增加了90%。纳扎尔巴耶夫还表示,将提高教师的工资[7]。2004年4月12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部长扎克瑟别·库列克耶夫在有关国家干部政策的会议上称,近3年之内,哈萨克斯坦将用国家预算资金建设374所学校。库列克耶夫认为,建设这些新学校“能使哈萨克斯坦的教育过渡到12年制,结束至今仍在执行的教师轮班(下午、晚上)”教学的现象。就此,库列克耶夫指出:“要想过渡到12年制教育,目前尚缺少2. 7万~2. 8万名教师。”“为此,今年国家专项培养教师的名额将增加到5 000名。”“据有关统计资料, 目前在全国教育系统任职的教师人数约为30万名”,“摆在大家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8]。

  (二)加快高等教育网络建设

  2004年,在哈萨克斯坦全国范围内,连通国际互联网的学校只占全国学校总数的35%;2005年,哈萨克斯坦曾计划使3 000所学校接入国际互联网,进而使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

  库列克耶夫在上述报告中还指出,在高等教育系统,“准备减少人文学科学生的名额,增加技术专业学科学生的名额”。“2004年将推进高等院校教学成果的数字化统计工作,并进行全球承认哈萨克斯坦高等院校毕业证方面的筹备工作。”“哈萨克斯坦一些主要的高等院校已开始进行获取国际证书方面的工作。”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的一份报告说,到2005年年底,哈萨克斯坦计划使75%的学校接入国际互联网。另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提供的资料, 2005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已有5 000多所学校接入国际互联网,占全国学校总数的62. 4%。如果说目前哈萨克斯坦中等学校中计算机的普及率是每44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的话,那么到2007年计算机普及率可以提高到每35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9]。

  (三)调整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育改革中,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加强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进一步深化国家义务教育的标准,建立教育评价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国家教育投资和拨款体制,以消除教育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减少、学科专业过窄等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障碍。在教育过程中,加快教学和科研活动一体化进程,加强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研究所与高等院校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逐步推行高等院校教学成果的数字化统计工作。通过增加拨款、建设新学校的措施使本国教育过渡到12年制。2004年,哈萨克斯坦将专项培养教师名额增加到5 000名,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旨在促使他们积极为共和国的未来培养合格人才。

  (四)调整国家宏观发展战略

  2007年6月11日,阿拉木图市召开了题为“哈萨克斯坦的移民政策:现实与新观点”的圆桌会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署副署长尤里·绍科马诺天在会上介绍说,目前,哈萨克斯坦人口超过1 540万人,经济自立人口约有800多万人;根据共和国工业与投资发展战略,到2015年前,国家经济至少要增长1. 5倍;若按照1999~2005年哈萨克斯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计算, 2015年前,哈萨克斯坦的就业人口将达到950万人。换句话说,哈萨克斯坦大约需要新增劳动力120万人。他同时指出,如果未来几年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共和国工业与投资发展战略的预期值,那么2015年哈萨克斯坦大约需要新增劳动力69. 3万人;反之,如果高于预期值,则大约需要新增劳动力180万人。这就给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哈萨克斯坦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需要从国外引进人才。例如,外国石油公司的代表认为,他们在哈萨克斯坦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找不到技术熟练人才。外国公司需要的是懂外语、会操作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有 经验的工人。因此,尽快调整本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本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本国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的应变能力,成为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10]。

  (五)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

  哈萨克斯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形成社会职业精英,支持和培养具有天赋的多才多艺儿童和青年人。在国家从各方面优先支持教育的条件下,哈萨克斯坦教育系统应该保证有效地利用所有的人力和财力。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实行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事业有着本质的影响,如允许高等院校行使有关的办学自主权,保证教学 机构的多样性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表现形式,保证多民族的哈萨克学校和非国家(民办)教育部门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和院长、教授。]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亚五国教育概况研究》(项目批准号: 08bgj034)和新疆师范大学校级文科基地“新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哈尔肯:《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高等教育》,《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2]寇亮:《前苏联中亚地区国民教育的发展》,《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第4期。

  [3]王沛:《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高欣、宋晓宁:《独联体国家教育发展前景——论独联体国家教育体系一体化进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5]谷维:《哈萨克斯坦出台2007~2012年科学发展规划》,《中亚信息》2007年第9期。

  [6]谷维:《哈萨克斯坦出台2007~2012年科学发展规划》,《中亚信息》2007年第9期。

  [7]谷维:《哈萨克斯坦拟增加教育拨款》,《中亚信息》2004年第11期。

  [8]伊里旦·伊斯哈科夫:《哈萨克斯坦3年内将用国家预算资金建设374所学校》,《中亚信息》2004年第5期。

  [9]杨建梅:《哈萨克斯坦今年底将有75%的学校接入国际互联网》,《中亚信息》2005年第2期。

  [10]杨建梅:《哈萨克斯坦年前需增劳动力120万人》,《中亚信息》2007年第7期。

  (责任编辑:高德平)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