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周晓晶
历史跌宕处,峰回路转时。当前,国际关系浮云缭乱,各类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暗流卷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理论越来越失去解释力、指导力、号召力。中国,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开启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新篇章。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我们组织了此次访谈。
1、公平合理均衡:契合世界发展新期待
●主持人:从北京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到g20杭州峰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开出“中国药方”,再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二位专家看来,这一系列方案和行动背后,隐含着怎样的逻辑脉络,体现出怎样的现实选择和大国担当?
王文: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参与、推动、引领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今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像一个个闪光点,串联起我国坚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平、合理和均衡方向发展的逻辑脉络,体现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极为世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大国担当。特别是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这一逻辑脉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节点。如果我们以更长的历史纵深来看,就会发现,这一系列方案和行动是我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化传统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冷战”结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遭到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经验,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积极行动。
周晓晶:当前,我们面对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不公平、不合理和非均衡的,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反映。我们看到,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力量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度超过了发达国家。经济力量格局的演变,催生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构建能够反映和保障其权益的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恰恰反映了这一共同的发展意愿和历史诉求。“一带一路”倡议从古丝绸之路精神中走来,蕴含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东方智慧,顺应了各国民众对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的美好期待,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许多国家的媒体赞誉“一带一路”是中国大国担当的现实体现,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共赢发展:开启国际关系新叙事
●主持人:中国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释放和平发展、共赢发展的浓浓善意,以务实行动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得到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的新型大国观深层次地冲击着西方教科书中关于大国演进的逻辑框架。
王文:的确如此。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中国没有全盘复制西方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自身发展状况的康庄大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显然,用西方现有的逻辑框架,无法解释中国如此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以至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表示,未来真正有信服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真正能够让全世界追随的大思想家,将是中国人或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我们看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是所有参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平等相待共同参与的合作,是追求互利共赢和优势互补的合作,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并不搞一家独大或赢者通吃。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正在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周晓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合作、互信包容、共同努力,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具有指引性、统领性的建设目标,体现了不同文明、不同理念的和谐共生思想,是在认可多样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寻求更大公约数的新型大国观的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非常鼓舞人心,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这种理念向全世界传递的信息不是削弱经济全球化,而是要寻求更加优化的经济全球化,使参与者互相支持,实现互利共赢。西方教科书中关于大国演进的逻辑框架显然已经过时。
3、大交流大联通大融合:带来全球经济新曙光
●主持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不稳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五通”推动的世界大交流大联通大融合,为全球经济带来新曙光,为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动能。
王文:2000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是4.5%,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却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还仅维持在3.0%左右。而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中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如果没有中国的重要贡献,全球经济状况将不堪设想。当前,中国为全球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创新。
周晓晶:全球经济自2009年陷入衰退以来,一直到2016年持续了8年之久,始终没有实现强劲复苏,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二次衰退、三次衰退。深入探讨不难发现,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逆经济全球化思潮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平台上推进经济全球化,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4、消除“心理盲区”:讲好“一带一路”新故事
●主持人:相对于传统全球治理体系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堪称全新的理念和主张。事实证明,这一倡议已在全球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实现沿线各国民众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共鸣,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王文:从我的经历来看,国人对“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心理盲区”。有一次我给学生上课,问研究生们谁能说出中亚五国的名称和首都,结果知者寥寥。其实,这些国家离我们很近,有的还与我国接壤。所以,建议大家多关心这些国家。通过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通过媒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的大量报道,有意识地消除我们的“心理盲区”。同样地,其他国家也要主动了解深刻变革中的中国,消除观念上的偏见,消解行动上的掣肘。各国民众在情感上相互接纳和融通,在行动上携起手来同向而行,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周晓晶:“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重点投资领域的务实合作方面应充分体现大国担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做好与利益攸关方的沟通协调,避免可能产生的猜忌和摩擦,不断扩大交流交往的“朋友圈”,构建起紧密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筑牢各国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5、沟通不同国度和文明:扮演好智库时代新角色
●主持人:智库既是“一带一路”上不同国度、不同文明之间沟通的使者,又是讲好“一带一路”这一“新版的全球故事”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智库将迎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王文:去年一年,我和同事们到“一带一路”沿线40余国进行了调研和宣讲,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我给来自中欧各国的上百位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和政府官员宣讲“一带一路”。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听众鸦雀无声。他们太希望知道“一带一路”的真实故事了。一些企业家提的问题甚至非常基础,这反映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供给还远未跟上。这方面,智库任重道远。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智库要加强对沿线国家的调研,从调研中获取真知。“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应对当前紧迫的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彰显了生命力。智库只有真正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才能产生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咨政参考,以鲜活的认知为老百姓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图景。同时,智库要积极走出去开展公共外交工作,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面对面沟通交流,介绍“一带一路”的逻辑框架和进展情况。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存在极大的人才缺口,智库是培养孕育相关理论和实务人才的重要平台,必须主动肩负起为国育才储才的光荣使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完成,面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智库界更需久久为功,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助力。
延伸阅读
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对中国全球治理理念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彩阐发。
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继续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要继续做国际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问题,释放正能量,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016年10月16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光明日报记者贾宇整理)
(本系列访谈节目由光明智库、光明网联合录制。本栏目更多视频访谈请见光明网)
k8凯发棋牌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