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重新融合-k8凯发棋牌

||||
当前位置 >> k8凯发棋牌 >> 本网首发
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重新融合
程亦军 来源: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2016年10月10日

  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经济体对外获取信息、技术、资金、机械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最佳路径,也是维持一个国家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这个道理适用于世上任何国家,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经历了残酷的去工业化(普京语)、忍受了长达20年的衰退之后才重新回到原有经济起点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融入世界,遵守共同规范,将自身纳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流当中,这是俄罗斯追赶先进,摆脱落后,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经济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融入世界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对于融入世界,转型之初的俄罗斯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迫切向往,表现得非常积极。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相继修订和废除了一系列与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相抵触的原有法律法规,几乎是依照国际通行法律原则重新建立了经济法律体系,力争与世界经济体制接轨。然而,在融入世界的道路上俄罗斯走得并不顺利,不时遭遇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障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政治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普京曾经这样分析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应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力量中心及其格局是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甚至是在与苏联对抗的情况下形成的。发达国家筑起重重市场壁垒保护本国利益。技术标准差异则是俄罗斯融入世界经济的另一个问题。[]正因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框架是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确定的,俄罗斯认为它没有恰当地体现俄罗斯的利益和诉求,因此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俄罗斯始终扮演着一个不确定的角色,时而充当合作者,时而充当挑战者。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 

  (一)全球化浪潮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跨国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跨国合作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广泛传播,跨国经济实体作用凸显,致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复杂,彼此间经济活动的相互关联度也随之越来越高,世界正在朝着成为一个整体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营销策略、资金融通以及技术研发和信息传播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不再拘于一地一厂,销售也不再受地域限制,资本跨境流动畅通无阻,信息快速传播,跨国贸易急剧扩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很难给经济全球化确定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就一般意义而言,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各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合作和高度融合,商品、劳务、技术、货币和资本可以跨界流动,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提高。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必然需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20世纪人类社会先后两次经历了大规模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第一次发生在世纪之初,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缺少权威的跨国经济组织的协调和推动,加之随后人类社会两次陷入世界大战的极度混乱当中,全球化进程被迫中止。在战后,意识形态将人类社会分割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互严重对峙、互不关联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彼此不仅在政治上针锋相对,在经济上也相互排斥和挤压。西方阵营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具有权威性的协调跨国金融合作和贸易合作的重要国际组织。东方阵营则在苏联的主导下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和国际经济合作银行,以此协调相关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两大阵营在全然不同的政治经济理论推动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 

  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横亘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壁垒,使世界重新合为一体,为经济全球化的重新启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正当此时,以亚洲、北美一系列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崛起,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再次重启,并且迅速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成为一股难以抗拒的历史潮流。俄罗斯与一系列中东欧转型国家也先后被卷入到这股潮流之中。 

  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它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个经济体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以及金融资源有条件实现最佳融合。就常理而言,任何一个经济体,不论它的运行多么顺畅,效率有多高,最终还是会受到自身资源、市场、资本、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经济全球化则为其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要素条件,最充分地发挥各种优势,使得商品在最佳状态下进行生产、销售和服务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改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减少或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 

  其次,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深化国际分工,使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日趋合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更加迅速和合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换代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等跨国经济组织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市场不断统一和扩大,各个经济体得以充分发挥本体优势,致力于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和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理性扩大生产能力,增强产能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同时加强南南、北北、南北之间的多向合作,拉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距离,缩小贫国与富国之间的悬殊,使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和富有生机。 

  第四,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促进公平竞争。全球化突破了政治意义上的领土疆界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垄断,使得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部分原有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将不再适用,迫使人们在制度上寻求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这个过程当中,后起的经济体将有机会参与新规则和新惯例的制定,从而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民族利益。 

  第五,经济全球化对于稳定地缘政治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国与国之间开展人文交流和政治对话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相互间的政治透明度和政治韧性,为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纠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坚实的基础,由此避免或降低了爆发政治冲突的可能性。 

  当然,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完全是正面的,同时也有负面的。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显然占有更多的主导权和机动性,它们有可能依靠自身的优势,借助全球化进一步强化本国在一些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从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回报,而将一些不利的因素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相反,处于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让步,被迫放弃部分利益,进而给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埋下隐患,并有可能最终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全球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如同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一样,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俄罗斯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应当充分肯定经济全球化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难得的机遇。 

  机遇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均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放弃部分原有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接受新的共同的思想观念、经济规则和市场规范,这将有效地促进尚属于初级阶段的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机遇之二,经济全球化使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平等地开展各项合作成为可能,同时也增加了其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范的话语权,从而得以从容施展其大国抱负,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民族利益,这是多年来俄罗斯梦寐以求的。 

  机遇之三,经济全球化突破了对信息、技术、人才和资本的国境限制,这将十分有利于俄罗斯吸引外国投资,引进高新技术、工艺和设备,接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俄罗斯的再次工业化的效率将因此而大大提升,使国民经济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机遇之四,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俄罗斯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大力开拓外部市场,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机遇之五,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俄罗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向现代的集约化模式过渡,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从而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俄罗斯一系列机遇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甚至阻碍其民族工业的复兴,对其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去工业化劫后余生的俄罗斯民族工业的地位岌岌可危,根本承受不住具有绝对优势的国际品牌的冲击,俄罗斯国内市场几乎完全被外国商品所占领,民族品牌遭受空前挤压,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俄罗斯是在百业尽废,唯有能源工业一枝独秀的情况下迎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的只有能源工业,这极有可能进一步强化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地位,使得国民经济能源化倾向恶性发展,从而使俄罗斯长期陷入严重依赖国际能源市场的不利局面,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和自主性。 

    

  (三)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1、按经济总量的国际排名 

  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不折不扣地延续了苏联自70年代中期开始的历史性衰落,不仅如此,苏联的解体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局动荡、不成功的经济社会转型、残酷的去工业化运动使俄罗斯经济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国际经济地位大不如以前。1991年苏联解体当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5595.84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41%,经济总量位居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西班牙之后名列第九(中国当年居于第十位)。次年,俄罗斯被中国反超,位次降到了第十。此后数年,俄罗斯经济总量的国际排名一降再降,1995年落到了第十四位,1999年再降至第二十位。1999年之后,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依靠大量出口石油俄罗斯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其国际经济地位也随之开始回升。2000年上升到第十九位,2005年前进到第十四位,2008年重新进入世界前十名的行列,位居第八位。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下,2009年俄罗斯国民经济大幅滑坡,同比下降7.8%,再次被挤出世界前十名的序列,2010年位居世界第十一位。[] 

  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元气大伤,危机后虽然有所恢复,世界排名也略有回升,但是鉴于自身经济结构的严重缺陷,无法摆脱国际油价下行带来的困扰,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国民经济增长逐年减弱。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70.98万亿卢布,较上年同期仅仅增长了0.6%,比上年微弱的1.3%的增长率又下跌了0.7个百分点。这是1999年至今除2009年出现下降之外的最低指标,说明俄罗斯经济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由此可见,多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稳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国际经济地位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二十年前如此,目前依然如此。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以现行汇率为依据,2014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由于2014年第四季度卢布大幅贬值,当年俄罗斯以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年相比不升反降,大约折合20414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经济总量的11.74%、中国的19.58%[] 

  2014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按汇率计算) 

  单位:万亿美元 

位次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第六位 

第七位 

第八位 

第九位 

第十位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gdp 

17.392 

10.424 

4.685 

3.931 

2.964 

2.899 

2.175 

2.106 

2.041 

1.902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转引自中商情报网《图解:历年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及gdp数据一览》,http://www.askci.com/finance/2015/03/04/15516m5pg.shtml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同属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但彼此间的经济规模相差巨大。如果将每5万亿美元确定为一个等量级的话,那么在这十大经济体当中,美国以超过17万亿美元的规模遥遥领先,稳居第一等量级,中国以10万亿美元的总量位居第二等量级,其余八国经济总量均在1万亿至5万亿美元之间,同为第三等量级。其中,俄罗斯位居第九,在第三等级中处于靠后的位置,经济总量与位居第十的印度相差无几,从俄印两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后者超越前者只是个时间问题。 

  2、外贸规模及其世界占比 

  统计资料显示,在本世纪的最初10年,除去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出现严重下降之外,其他年份俄罗斯对外贸易均保持了增长,而且多数年份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0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只有1370亿美元,其中出口1031美元,进口339亿美元。到了2008年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7349亿美元,扩大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54.6%。其中,出口4679亿美元,进口2670亿美元,较之2000年均获得了大幅增长。 

  近两年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额时涨时跌,形势很不稳定。国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和大宗产品的降价导致2014年俄罗斯对外贸易规模同比出现下降,但依然实现了8016亿美元的贸易额,其中出口4936亿美元,进口308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 

  俄罗斯历年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0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进出口 

1369.73 

3401.81 

6259.80 

8224.78 

8419.98 

8422.33 

出口 

1030.93 

2414.73 

3970.68 

5167.18 

5247.35 

5272.66 

进口 

338.80 

987.08 

2289.12 

3057.60 

3172.63 

3149.67 

  资料来源:экспорт и импор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 2014 г. 

  http://www.gks.ru/bgd/regl/b14_13/isswww.exe/stg/d04/26-04.htm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俄罗斯进出口额在全球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明显增加。根据俄罗斯官方的统计,2000年,俄罗斯出口额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只有1.6%2008年增加到3.0%。同一时期,俄罗斯进口额在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由0.9%提高到1.7%。这一演变趋势与发达国家进出口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照,与一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脉络基本吻合。 

  俄罗斯出口额在全球出口总额占比的国际比较 

  单位:%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2 

俄罗斯 

1.6 

1.8 

2.0 

2.3 

2.5 

2.6 

3.0 

2.6 

2.8 

比利时 

3.0 

3.4 

3.4 

3.2 

3.1 

3.1 

3.0 

2.7 

2.4 

德国 

8.6 

10.1 

10.0 

9.5 

9.4 

9.6 

9.3 

8.4 

7.6 

意大利 

3.8 

4.0 

3.9 

3.6 

3.5 

3.6 

3.5 

3.0 

2.7 

加拿大 

4.3 

3.7 

3.4 

3.5 

3.3 

3.0 

2.9 

2.6 

2.5 

中国 

3.9 

5.9 

6.5 

7.4 

8.1 

8.8 

9.0 

10.5 

11.1 

荷兰 

3.4 

3.6 

3.5 

3.4 

3.3 

3.5 

3.4 

3.3 

3.0 

美国 

12.3 

9.7 

9.0 

8.8 

8.7 

8.4 

8.2 

8.5 

8.4 

法国 

4.7 

4.9 

4.6 

4.2 

4.0 

3.9 

3.8 

3.4 

3.0 

日本 

7.5 

6.3 

6.2 

5.8 

5.4 

5.2 

5.0 

5.1 

4.3 

  资料来源:2000—2008年数据见[]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俄罗斯统计年鉴(2009)》,第781页;2010—2012年数据见《俄罗斯统计年鉴(2013)》,第704页。 

    

  俄罗斯进口额在全球进口总额占比的国际比较 

  单位:%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2012 

俄罗斯 

0.9 

0.5 

0.8 

0.9 

1.1 

1.4 

1.7 

1.5 

1.7 

比利时 

2.7 

3.1 

3.1 

3.0 

2.9 

3.0 

2.9 

2.6 

2.4 

德国 

7.6 

7.9 

7.7 

7.4 

7.6 

7.6 

7.5 

7.0 

6.4 

意大利 

3.6 

3.9 

3.8 

3.6 

3.6 

3.6 

3.5 

3.2 

2.7 

加拿大 

3.7 

3.1 

2.9 

3.1 

2.9 

2.7 

2.5 

2.6 

2.6 

中国 

3.4 

5.4 

6.0 

6.2 

6.5 

6.8 

7.1 

9.2 

10.0 

荷兰 

3.0 

3.1 

3.1 

2.9 

3.0 

3.0 

3.1 

2.9 

2.7 

韩国 

2.5 

2.3 

2.4 

2.5 

2.5 

2.6 

2.7 

2.8 

2.9 

美国 

19.3 

17.1 

16.4 

16.4 

15.8 

14.4 

13.5 

13.0 

12.8 

法国 

4.8 

4.9 

4.8 

4.6 

4.4 

4.4 

4.4 

4.0 

3.6 

日本 

5.8 

5.0 

4.9 

4.9 

4.8 

4.4 

4.8 

4.6 

4.9 

  资料来源:2000—2008年数据见[]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俄罗斯统计年鉴(2009)》,第781页;2010—2012年数据见《俄罗斯统计年鉴(2013)》,第704页。 

    

  3、主要贸易伙伴 

  伴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渐扩大,俄罗斯的外贸伙伴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俄罗斯的外贸伙伴已经遍及全球,其中主要贸易伙伴集中于欧亚大陆。以2014年对外货物贸易为例,在区域经济组织当中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经合组织,对其货物进出口分别占到了其对外进出口总额的58.9%63.7%。与俄罗斯货物贸易额在俄罗斯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中占比达两位数的区域经济组织还有欧盟28国(进口占41.4%,出口占52.1%)、亚太经合组织(进口占36.4%,出口占21.6%)、东盟106国(进口占29.3%,出口占19.2%)。除此之外,俄罗斯其他重要货物贸易伙伴还有中东15国、中欧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拉美一体化协会和南方共同市场。 

  俄罗斯对主要区域组织货物出口额(2014年)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区域组织 

金额 

占比(% 

总值 

496931 

100.0 

经合组织 

316463 

63.7 

欧盟 

258720 

52.1 

亚太经合组织 

107282 

21.6 

东盟10 6 

95234 

19.2 

中东15 

34787 

7.0 

中欧自由贸易区 

34717 

7.0 

北美自由贸易区 

12805 

2.6 

石油输出国组织 

8725 

1.8 

拉美一体化协会 

6338 

1.3 

南方共同市场 

6036 

1.2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俄罗斯自主要区域组织货物进口额(2014年)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区域组织 

金额 

占比(% 

总值 

285934 

100.0 

经合组织 

168485 

58.9 

欧盟 

118377 

41.4 

亚太经合组织 

104191 

36.4 

东盟10 6 

83707 

29.3 

中欧自由贸易区 

21775 

7.6 

北美自由贸易区 

21002 

7.4 

拉美一体化协会 

9725 

3.4 

中东15 

8758 

3.1 

南方共同市场 

8423 

3.0 

石油输出国组织 

2186 

0.8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如以国别计算,2014年俄罗斯最大的货物出口市场分别为荷兰(占13.7%)、中国(占7.6%)、德国(占7.5%)、意大利(占7.2%)以及日本、白俄罗斯、韩国、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英国、芬兰和美国。俄罗斯的主要货物进口来源地分别为中国(占17.8%)、德国(占11.5%)、美国(占6.5%)、意大利(占4.5%)以及白俄罗斯、日本、乌克兰、法国、韩国、英国、哈萨克斯坦、波兰、土耳其、荷兰、捷克。 

  俄罗斯对主要贸易伙伴货物出口额(2014年)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金额 

占比(% 

总值 

496931 

100.0 

荷兰 

67935 

13.7 

中国 

37509 

7.6 

德国 

37124 

7.5 

意大利 

35746 

7.2 

土耳其 

24452 

4.9 

日本 

19877 

4.0 

白俄罗斯 

19692 

4.0 

韩国 

18292 

3.7 

乌克兰 

17114 

3.4 

波兰 

15932 

3.2 

哈萨克斯坦 

13865 

2.8 

拉脱维亚 

12577 

2.5 

英国 

11505 

2.3 

芬兰 

11381 

2.3 

美国 

10719 

2.2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俄罗斯自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进口额(2014年)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金额 

占比(% 

总值 

285934 

100.0 

中国 

50890 

17.8 

德国 

32961 

11.5 

美国 

18490 

6.5 

意大利 

12722 

4.5 

白俄罗斯 

11739 

4.1 

日本 

10923 

3.8 

乌克兰 

10748 

3.8 

法国 

10742 

3.8 

韩国 

9025 

3.2 

英国 

7810 

2.7 

哈萨克斯坦 

7163 

2.5 

波兰 

7074 

2.5 

土耳其 

6649 

2.3 

荷兰 

5251 

1.8 

捷克 

4898 

1.7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4、贸易结构与国际经济地位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能源原材料始终是其优势出口产品。能源是俄罗斯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这本身也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全球首屈一指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国、举足轻重的国际能源供应商、欧洲能源的最大供给国。俄罗斯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独特的贸易结构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并且具有十分敏感的地缘政治意义。 

  出口结构的单一化和出口产品的初级化是当前俄罗斯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二十多年前的苏联时期,在大量出口能源产品的同时,俄罗斯还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其他各类工业产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宽体干线飞机等高技术产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在残酷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遭受重创,丧失了大部分生产能力,也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更显不足,如今已经无法再向国际市场提供像样的高新技术产品,甚至连提供普通深加工产品都很困难,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单一,燃料能源几乎成为唯一的大宗出口项目,在对外出口总额中最近若干年一直占据60%—70%的份额。 

  能源出口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对此,俄罗斯领导人并不避讳。早在20035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总统就坦率地承认,俄罗斯的经济成就完全依赖于石油出口,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债的如期偿还,财政状况的改善,投资规模的扩大,国家储备的增加,等等,无一不得益于石油出口。20121月,普京第三次竞选总统时发表了著名的《我们需要新型经济》,在系统阐述了其经济纲领的同时也对俄罗斯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俄罗斯已经重新建立起本国的经济体系并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主要依托于我们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上来自向国际市场销售天然气、石油、金属、木材和其他原材料或初级产品。”“资源型经济是苏联经济和俄罗斯经济的共性。苏联自给自足、封闭孤立的国民经济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在市场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的过程中,与未加工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相关的、变现率高的行业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实际经历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生产质量下滑,生产结构全面简化。因此,俄罗斯的消费品、科技和复杂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对主要出口商品价格波动及其敏感,也就是受制于许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 

  在这里,普京总统很清楚地说明了俄罗斯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做出了很准确的定位。那就是,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明显地扮演着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对此,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依据。以2014年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章)为例。在全部货物出口产品当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占据了58.5%的份额,加上木材、木炭、矿砂、矿渣及矿灰、盐、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木浆、废纸,占比超过了60%。如果再加上初级金属制品,占比就更高了。 

  2014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hs编码 

商品类别 

商品金额 

占比(% 

 

总值 

496931 

100.0 

27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 

290678 

58.5 

72 

钢铁 

20517 

4.1 

71 

珠宝、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 

11842 

2.4 

84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9277 

1.9 

31 

肥料 

8986 

1.8 

44 

木及木制品;木炭 

7757 

1.6 

10 

谷物 

7084 

1.4 

76 

铝及其制品 

6590 

1.3 

28 

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等的化合物 

5103 

1.0 

74 

铜及其制品 

4905 

1.0 

85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件 

4883 

1.0 

29 

有机化学 

4488 

0.9 

75 

镍及其制品 

4031 

0.8 

26 

矿砂、矿渣及矿灰 

3288 

0.7 

87 

车辆及其零附件(不含铁道车辆) 

3165 

0.6 

73 

钢铁制品 

3123 

0.6 

40 

橡胶及其制品 

3000 

0.6 

03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2859 

0.6 

39 

塑料及其制品 

2644 

0.5 

15 

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 

2258 

0.5 

48 

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2253 

0.5 

90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件 

1421 

0.3 

25 

盐;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 

1393 

0.3 

23 

食品工业的残渣及肥料;配制的饲料 

1217 

0.3 

47 

木浆等纤维状纤维素浆;废纸及纸板 

1196 

0.2 

24 

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812 

0.2 

81 

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 

804 

0.2 

86 

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 

766 

0.2 

89 

船舶及浮动结构体 

733 

0.2 

38 

杂项化学产品 

689 

0.1 

  

以上合计 

417763 

84.1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类)对此反映得更为明显。光是矿产品一类就占到了全俄对外货物出口总额的68.8% 

  2014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编码 

商品类别 

  

占比(% 

 

 

总值 

496931 

100.0 

5 

25—27 

矿产品 

295359 

68.8 

15 

72—83 

贱金属及其制品 

40630 

9.5 

6 

28—38 

化工产品 

21215 

4.9 

16 

84—85 

机电产品 

14159 

3.3 

14 

71 

贵金属及其制品 

11842 

2.8 

2 

06—14 

植物产品 

8132 

1.9 

9 

44—46 

木及其制品 

7758 

1.8 

7 

39—40 

塑料、橡胶 

5645 

1.3 

4 

16—24 

食品、饮料、烟草 

5136 

1.2 

17 

86—89 

运输设备 

4665 

1.1 

10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3876 

0.9 

1 

01—05 

活动物;动物产品 

3374 

0.8 

3 

15 

动植物油脂 

2258 

0.3 

18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1437 

0.3 

13 

68—70 

陶瓷;玻璃 

1273 

0.3 

  

  

其他 

70173 

14.1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6996. 

    

  由此可见,从国际分工来看,俄罗斯主要为国际市场提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基本处于整个工业生产链的上游。它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贸易地位已经完全不能与当年的苏联相比。然而,正是这样的出口结构使得俄罗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多年来,由于国际能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地缘政治的微妙影响,手中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的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占尽先机,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为贸易伙伴对其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的,而俄罗斯对对方的需求则很大程度上是柔性的,为此俄罗斯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过,近年来上述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因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减弱、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页岩油气开采的革命性突破、液化天然气的广泛使用解决了远程运输的难题、伊朗核问题的解决等等,所有这一切使得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的能源强势地位受到很大削弱。 

    

  二、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程 

  俄罗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是从重返欧洲开始的。 

  众所周知,苏联的经济自成一体,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于这个结论,部分俄罗斯领导人并不认可。梅德韦杰夫在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曾经对此有过专门论述。他说:通常人们举例子时说,苏联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好像它的经济是完全封闭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化开始影响到苏联是在1985年以后,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苏联拒绝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并以此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不论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苏联是全球化的重要成员之一。而且,苏联从一开始致力于全球化就是有计划的,尽管有些人为因素,但苏联毕竟奠定了全世界国际共产主义体系的基础。因此他认为,在相当程度上,苏联经济与世界经济是相融合的。”“我们还不应该忘记的是,在所谓经互会框架内有过合作。假如苏联真的是自给自足的国家,那么其经济就不应该受到诸如国际油价波动的外部影响。但苏联的经济危机正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石油价格的暴跌。[] 

  苏联的经济危机确实与当时国际石油价格暴跌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梅德韦杰夫的上述讲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并不能以此证明苏联经济是开放的。苏联时期,意识形态高于一切,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苏联的对外经济合作主要限于经互会成员国之间,而经互会是个与国际市场完全不相容的小团体,充其量是个地域性的、政治性的经济组织,其内部合作带有强烈的主观的、计划分配的色彩。除了部分初级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等)之外,苏联极少参与经互会之外的物质交流和经济往来(与芬兰进行的富有成效的经贸合作是个极为特殊的例子,因此一直被苏联当做其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典范广为宣扬)。在当时的苏联市场基本看不到西方国家的产品,同样的,苏联产品也极少进入西方市场。苏联不仅封闭了自己,同时也封闭了一系列当时的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冷战结束之后,苏联充分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而落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自我封闭。因此,从苏联后期开始就试图摆脱半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最初的尝试就是提出重回欧洲,希望借助于与欧洲的合作融入世界经济。这一选择既与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当时苏联(俄罗斯)的政治、文化思潮有关。在那个年代,许多俄罗斯人幼稚地认为,只要放弃原有的意识形态,欧洲就会迫不及待地接纳它。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政府还曾经有过加入欧洲联盟的动议,甚至个别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还表达过希望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的意愿。 

  1991414日,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中东欧国家提供金融支持为己任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这为俄罗斯回归欧洲、进而融入世界提供了绝佳的路径。同年628日,经互会在召开了最后一次成员国峰会,随后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地区经济组织彻底走进了历史。经互会的终结和加入欧洲复兴银行,是俄罗斯开始融入世界的重要起点。前者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后者则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然而,融入欧洲的进程并不像俄罗斯人起初想象的那样自然和顺利,最终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原因这一进程被迫中止,俄罗斯到底也没有被欧洲所真正接纳。直至今日,俄罗斯除了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之外,依然徘徊在欧洲门外,既没有成为欧盟成员,也没有同欧盟以及其他欧洲经济组织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与欧洲的合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货物贸易层面。 

  最初,欧洲似乎做出了接纳俄罗斯的姿态,首先接受俄罗斯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成员,此后又不惜余力地从财政上帮助俄罗斯。但是,欧洲并没有做好真正地、完全地接纳俄罗斯的心理准备。姑且撇开所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不论,单是这个国家不甘人后、事事都要争话语权的个性和惯于充当老大的做派就让许多欧洲国家不快和担忧,因此在许多问题上难免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俄罗斯融入欧洲的许多具体主张和建议都没有得到相关国家的认同,俄罗斯得到的最通常的回应要么是拒绝,要么是拖延,有时甚至是置之不理,这使得俄罗斯备感痛苦和屈辱,不断指责西方歧视俄罗斯,不平等待人,把俄罗斯视为小伙计 

  多年以后,在普京总统论及俄罗斯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的讲话中仍然透露着不平和愤怒。他说:“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人民的选择不单是扩大了大陆上的自由地带,实际上也确定了欧洲今后一体化的道路。这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的国家历史做出的。就本性、文化来讲,我们国家是欧洲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人民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和保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欧洲文化没有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列··托尔斯泰和弗··纳博科夫的文学、瓦··康定斯基和卡··马列维奇的绘画是无法想象的。他指出:没有俄罗斯,欧洲在世界上永远都不能保持自我本色——就像俄罗斯没有欧洲也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欧洲苦闷(陀思妥耶夫斯基语)。我坚信,在俄罗斯——这个最大的欧洲国家还没有成为欧洲进程固有的一部分之前,我们大陆的完全统一是不可能的。随后,普京带着明显的不满情绪抱怨道:我要强调的是:发展与欧盟多层次的关系,这是俄罗斯的根本选择。是的,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十分明显的原因,我们既不打算加入欧盟,也不打算同它一起加入某种联合形式。出于对事态的符合实际的考虑,俄罗斯打算在条约基础上和战略伙伴原则上建立同欧盟的关系。因此,罗马诺·普罗迪有一次提出的除了不加入欧盟各国机构什么都行的公式比较合我的心意。”“当然,俄罗斯和欧盟的利益不可能始终在各个方面都一致。竞争——这是合作的反面和全球化进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此时不应当,比如在经济的背后探寻某种政治意图,对捍卫民族利益的合法的和完全能够令人理解的行动贴上来自冷战武库的意识形态标签[]  

    

  (一)加入世界金融体系 

  1、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合作 

  成立之初,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拥有资本金100亿欧洲货币单位,大约折合120亿美元。该行股东包括欧盟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以及39个国家,其中美国持股比例最高,占10%,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4个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各占8.5%,东欧国家合占11.9%,苏联单独占6%。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在该行的股份和权益。 

  多年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一直是俄罗斯私人经济部门的重要资金提供者,它的投资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领域,特别是实体经济部门。俄罗斯的许多著名私营企业,如卢克石油公司、车里雅宾斯克电子芯片厂、北方钢铁公司等都曾得到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在这里,银企合作形式大多采取股权质押换取贷款的方式。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还通过自身设立的各种专项基金(如企业发展基金、技术援助基金、区域发展基金等)对俄罗斯境内私营企业实行对口支持,促进了俄罗斯私有经济的发展。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前,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对外贷款中相当比例的资金提供给了俄罗斯。199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使俄罗斯丧失了基本的偿债能力,进而导致该行对俄贷款急剧缩减,但从2000年开始,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该行对俄贷款规模重新扩大。据该行公开发表的2000—2003年中期发展战略显示,这一时期该行对俄贷款占到了该行信贷计划总额的30%。在俄罗斯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之后,金融财政困难明显缓解,其对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需求出现下降,但双方依然保持着密切合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俄罗斯设立联邦区之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还专门向各大联邦区派出了常驻代表。 

  俄罗斯积极开展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合作的最直接的目的在于获得资金援助,以此来缓解国内日益紧张的资金状况。据统计,1991—2002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共计为俄罗斯提供了140亿欧元的长期优惠贷款,并且以自有资金对俄投资50亿欧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工业、交通、通讯、电力和采掘业,还有一部分用于金融财政、农业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应当说俄罗斯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在一定上减轻了俄罗斯政府的财政压力。 

  2、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促进国际投融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44年,苏联应邀参加了美国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会议,本来是有机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筹建的,但是最终因拒绝接受由美国主导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章程而未能成为上述两家国际金融机构的创始国,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该组织基本没有往来,直到80年代中期情况才有所改变。1985年,苏联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技术咨询等事项签订了合作协定,自此双方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19926月,在苏联解体半年后,俄罗斯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俄罗斯经济正处于危急时刻,债务危机和支付危机严重困扰着俄罗斯政府,因此急于寻找国际金融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接纳了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具有极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正是该组织直接和间接地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财政困难,推动了金融秩序的重建和稳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的指导下,俄罗斯在降低关税、推进资本自由化乃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整个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参与了俄罗斯货币体系的建立,并为其制定了价格自由化方案。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后,俄罗斯得到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收货是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支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后俄罗斯自然进入了该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机制,这扩大了俄罗斯从该组织的借款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独立后的最初十年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获得的贷款超过300亿美元。不仅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帮助协调俄罗斯与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的关系,使其成为上述两个国际金融俱乐部的全权k8凯发棋牌的合作伙伴,为俄罗斯的债务重组、削减外债规模并获得新的贷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果没有该组织的鼎力相助,俄罗斯将难以完成上述工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的接纳不仅为其拓宽了融资路径,同时也提高了俄罗斯的国际经济地位,加快了其融入世界经济和货币金融体系的步伐,为其通过该组织参与解决紧迫的世界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在此之后,在诸如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稳定全球货币市场、如何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等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俄罗斯都有了阐述自身立场的机会。 

  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过许多矛盾和纠纷,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k8凯发棋牌的解决方案有的并不符合俄罗斯国情,个别贷款附加条件也让俄罗斯难以接受,此外该组织的一些做法也引起俄罗斯的不满。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渐减少了对它的金融支持。同时,双方的矛盾也开始表面化。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度全面停止了对俄贷款,要求提高对俄贷款门槛。与此同时,巴黎俱乐部也暂停了对俄合作,因为根据该俱乐部的原则,只有在俄罗斯经济计划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情况下,该俱乐部才可以与俄罗斯商谈债务减免与重组。次年,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商定不再将对俄贷款与俄债务重组挂钩,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恢复了对俄的金融支持,同时帮助协调俄罗斯与巴黎俱乐部的债务重组问题。次年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努力斡旋下俄罗斯与巴黎俱乐部就债务重组达成共识,并且获得了新的贷款。2002年起,俄罗斯财政状况明显改善,开始提前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双方关系也随之获得进一步改善。此后,俄罗斯不再仅仅扮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援国的角色,而是更多地参与对该组织的改革行动。 

  经过战后数十年的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原有经济格局中形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规定和原则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改革成为成员国越来越频繁的话题。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数成员国的推动下,2008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投票。这一方案将适当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显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国际社会对该组织改革的呼声由此进一步提高。20099月,在匹兹堡举行的上,各国领导人经过深入磋商之后,共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进行改革。根据会议决议,发达国家需将部分配额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将从43%提高到48%。这是该组织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的重大改革步骤,它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具有积极作用。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于2010年底通过了治理与份额改革方案,交由各成员国落实,并计划在201210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前完成改革。根据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增加一倍,成员国的份额比重也将进行调整,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议改革执行董事会,以促成一个更具代表性、全部由选举产生的执行董事会。执行董事会改革完成后,欧洲国家将让出两个席位,以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执行董事会的代表性。20124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根据成员国最新承诺,该机构获得成员国增资总额已超过4300。因为改革触及部分享有特权的成员国利益,所以遭到部分成员国的抵制和拖延。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在该组织中享有绝对控制权,各项决议必须经美国的认可后方能生效,这意味着该组织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美国的意愿,因此美国几乎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最大障碍。对美国的许多主张和做法俄罗斯方面表示出强烈不满,并予以公开谴责。 

  2013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因为该组织时常来不及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金融形势,尤其是作出及时有效的决定时。这些决定的落实情况也不敢恭维。一个鲜明的例子是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基金组织的体系没能预防。普京认为,建立新的理事会、基金会等国际机构来解决问题的做法是错误的。应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独特合作经验为依托,努力争取进一步将其完善;应探讨该组织综合重组、使其与现实经济形势相符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配额和话语权分配制度。应提高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国家伙伴的作用。他还强调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变只是国际金融架构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其他优先方向是贷款政策和国债管理,以及加强地区金融机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互动。[]普京在这里明确且强硬地表达了俄罗斯的立场,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现有机制和规则必须全面彻底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符合新兴市场国家的要求,同时强调,改革应在现有框架下进行,反对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20142月,在悉尼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财政部长联席会议上,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再度重申俄罗斯的立场,要求切实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撤销美国一家独享的否决权。20157月,在乌法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俄罗斯方面再次公开要求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改革。作为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俄罗斯推进国内经济改革,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综合国力的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俄罗斯而言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融资工具转变为向世界发声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斗法的工具。 

  3、与世界银行(wb)以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19926月,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按照惯例俄罗斯也顺利地成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的成员。 

  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贷款直接发放给企业不同,世界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针对受援国政府。该行提供的贷款通常为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15—20年,另有5年的宽限期,利率大体在6.3%上下。这个特点非常适合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府的需求,因此俄罗斯很快便成为世界银行的主要客户之一,双方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成效显著。整个90年代,世界银行共向俄罗斯提供了134亿美元的贷款额度(实际使用额略低),在同一时期的国际金融机构当中,对俄贷款规模仅次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贷款共涉及俄罗斯境内的53个项目,包括电力、农业、煤炭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部分还用于发展私营经济以及相关领域。[] 

  在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国际金融机构并与之积极合作的同时,俄罗斯还先后加入了国际金融公司(1993年)、黑海贸易和发展银行(1997年)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并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组建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new development bank,一般通称金砖银行新开发银行)。 

  成立金砖银行的动议是在2012年被正式提出的,次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正式决定组建该银行,目的在于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2014715日,金砖国家发表《》宣布,即将成立的银行正式名称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理事长、董事长、行长将分别来自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该行初始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均摊。201577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议召开前夕,金砖银行在莫斯科举行了首次理事会会议。2015721日,金砖银行正式开业。 

  金砖银行的成立是自1991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来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多边贷款机构,它的建立对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行为骨架的传统的国际金融体系既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同时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组建金砖银行的同时,金砖国家还考虑成立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基金,用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突发事件,总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 

  在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俄罗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入世界贸易体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俄罗斯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俄罗斯融入世界的深度,也标志着世界对它的接纳程度。 

  相对于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俄罗斯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进程显得漫长而艰难。2012822日,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努力,俄罗斯终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56个成员,同时也成为最后一个加入该组织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来说,由于俄罗斯的加入,它的全球贸易覆盖率扩大到了97%,从而更加强化了其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规模并不大,因此它的加入在短时间内不会给世界贸易组织带来重大的结构性影响。对于俄罗斯而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其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其经济现代化建设则有着不容低估的重大意义。 

  1、俄罗斯的入世进程坎坷而波折 

  早在19936月俄罗斯便向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加入申请。关贸总协定于当年7月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着手制定相关措施和程序。此后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情况通报阶段,审查俄罗斯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调控措施与世贸组织的原则是否相适应,就俄罗斯国有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农产品的国家支持体制、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卫生与环保措施、国家采购机制、工业补贴、特惠贸易、金融市场、投资政策及对外经济立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具体讨论。第二阶段为谈判阶段,就获得成员国的资格问题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俄罗斯政府曾希望在七、八年内结束所有谈判,但最终却花费了整整十八年的时间。 

  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之所以如此漫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世贸组织成员众多,程序繁杂,国际公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庞大工程。为了获得每一个世贸成员的认可,必须进行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谈判,中小经济体通常也要花费六、七年的时间。像俄罗斯这样的大经济体,对外贸易规模相对较大,贸易伙伴众多,贸易品种复杂,在部分商品上对国际市场有重大影响,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直接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自然谈判的内容更多,谈判的难度更大,谈判的时间也就更长。加之俄罗斯谈判立场强硬,与谈判对手在降低关税幅度、农产品补贴、汽车组装标准、金融和保险市场开放等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互不相让,以致久久达不成共识。可以说,俄罗斯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多方长期磨合和相互妥协的结果。 

  其次,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严重影响了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俄罗斯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危机四伏,政府频繁更迭,朝令夕改,谈判专门委员会无法正常工作,致使最初六、七年几乎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第三,最初俄罗斯在关税、投资、贸易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尚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制度,而构建这套制度体系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四,一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歧视性态度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解决方式增加了俄罗斯的入世难度。例如,在乌拉圭回合达成的《零关税方案》中规定,消除10种大宗商品的关税,而西方国家却要求俄罗斯增加到13种。再如,克林顿政府公开提出,只要俄罗斯不反对北约东扩,美方就加快其入世进程。这些做法自然遭到俄罗斯方面的拒绝,由此也拖延了其入世进程。 

  第五,俄罗斯国内一些垄断部门及其相关利益集团以保护民族经济为借口所进行的百般阻挠也干扰了俄罗斯的入世进程。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国际能源市场需求旺盛,不愁没有买家,现在俄罗斯既不是世贸成员,也不是欧佩克成员,无需承担任何国际义务,可以根据自身利益自由安排经济行为,不受任何约束。一旦入世,不仅对扩大出口市场帮助不大,还要被迫开放自身市场,使俄罗斯加工业、农业、金融、汽车、航空等一系列行业遭受巨大冲击,得不偿失。个别极端的看法甚至认为,俄罗斯资源丰富,拥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不需要与任何人做生意俄罗斯人就能活得很好。就在世贸组织已经同意接纳俄罗斯之后,反对之声依然不绝于耳,以致有人提出延缓入世,主张拖一拖再看。 

  第六,俄白哈关税同盟整体入世的设想延缓了俄罗斯的入世进程。2009年俄罗斯突然提出,将以正在筹建中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联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举让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颇感意外,虽然世贸组织有允许跨国一体化经济组织加入的规则,但在实际中并没有成功的先例,何况俄白哈当时尚未最终建成,这种捆绑式的强加入世的建议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绝。俄罗斯的本意是希望通过三国联合入世的手段来增强自身的谈判筹码,加快入世进程,然而事实上却起到了延缓其入世的反作用。 

  此外,一些突发性事件同样延缓了俄罗斯的入世进程。比如,2008年夏季俄罗斯与格鲁尼亚爆发武装冲突,格鲁吉亚随即单方面宣布废除已经与俄罗斯达成的入世协议,俄罗斯被迫重新开启新一轮谈判。 

  2、俄罗斯入世的主要承诺 

  1)降低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门槛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体协议框架下,俄罗斯签署了57个货物市场准入协定和30个双边服务市场准入协议,承诺永久废除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不相符的限制、禁令、许可证和授权,并为152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普惠制。承诺降低116个服务业行业的准入门槛,其中包括金融、电信、运输物流。具体承诺包括:允许外国银行在俄罗斯设立分支机构,将在俄联邦境内整体银行体系中的外资比例控制在50%以内的大前提下,不对外资参股境内银行、非保险金融机构设置比例上限;逐步取消对外国保险企业的执照配额制度,入世”9年后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俄罗斯建立分支机构;同意执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电信协议》的相关规定,同意终止国内通信企业对固定长途电话业务的垄断特权,入世”4年后取消电信领域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开放境内交通运输服务,取消对特定服务领域的限制;外国货物的过境铁路运输费用按照国内标准收取;允许外国独资企业进入批发、零售和专营领域。 

  2)全面调整进口关税 

  俄罗斯承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即大规模调整进口关税,平均进口税率从10%下调至7.8%。其中,工业品平均进口关税从9.5%下调至7.3%,农产品平均关税从13.2%下调至10.8%。与此同时,参照其他成员国的做法,根据国情允许对少部分产品设立过渡期,过渡期限分别为3—8年不等。税率调整后,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下降,但也有个别产品不降反升,例如糖的税率从每吨143%提高到223% 

  3)消减非关税壁垒 

  对出口配额和出口补贴予以取消或消减,除了对冷冻肉和冷鲜肉(包括猪肉、牛肉和禽肉)等产品继续实行配额外,其他产品配额一律予以取消。取消所有工业产品的出口补贴,同时不能因工业品进口补贴而使本国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处于优势地位。允许对部分农业产品实行出口补贴,但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分阶段消减补贴比例。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对许可证、原产地、海关估价和通关程序予以全面规范,取消酒类、医药类和密码技术类产品的进口许可证制度。规范境内所有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行为,严格执行世贸组织制定的国际多边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检验程序。改革境内现有的注册认证机构,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单一的国家认证机构。 

  4)提高司法体系和外贸管理程序的透明度 

  提高司法体系和外贸管理程序方面的透明度,消除歧视和地方保护主义,从而让外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获得与境内企业完全平等的竞争机会。确保俄罗斯境内法律法规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要求,对与之相悖的条款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清除或修改与完善,同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及时向社会公布。 

  5)保护知识产权 

  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且不设置过渡期;及时公布和更新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保证完成做出的所有承诺;加强对俄罗斯网站的监管,加强k8凯发棋牌的版权保护,打击非法传播,对侵权企业追究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对确认原产地的基本条件和工作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俄罗斯更加深入和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这对于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的影响,普京总统有过这样的论述:说到世界贸易组织,谁也不曾指望这能让我们直接从今天跳到明天,签署了相关文件后就指望它马上给我们某些红利。关键完全在于其他方面,在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国际性经济俱乐部能够在保护本国市场、特别是在保护金融和化学产品市场方面提供一系列优越条件。”“最主要的还在于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高了对俄罗斯经济的信心。我们开始按照世界通用的规则做事。这会让我们承担一些特定的责任,但也会让我们那些以前合作过的、今后还打算继续合作的伙伴们建立起信心。这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长期运行的因素。”“至于说到消极后果,确实存在,我们看到了,这是可能出现的,但它们不是根本性的。[11] 

  从表面形态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面向世界开放自身市场的同时俄罗斯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外部市场,并且有望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和相对顺畅的路径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确立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于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世界贸易机制,俄罗斯的商品能够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俄罗斯的能源类产品和农业产品将因此而受益,从而使其能源出口大国和粮食出口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2000年以来,俄罗斯农业取得长足进展,谷物出口量不断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社会原有的对俄粮食出口的限制将被逐步取消,俄罗斯因此有望在短期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广泛惠及俄罗斯普通民众。根据承诺,入世后俄罗斯政府将在短期内大范围、大幅度地下调进口关税,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家用电器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价格将随之明显下降,并且还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总体物价水平的作用,这将显著提升俄罗斯公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 

  从深层次来看,俄罗斯将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许多根本性的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俄罗斯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了平等的贸易地位,有利于消除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纠纷和贸易争端,避免一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无端封锁和制裁,维护本国企业和商品的正当权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变了以往俄罗斯在制定和修改国际贸易规则方面的被动局面,被赋予了话语权和主动权,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挥大国作用奠定了基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进一步健全俄罗斯国内市场经济结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法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商品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入世承诺,俄罗斯将全面清理法律条款,剔除或修改与世界贸易组织准则不相符的内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将促进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现代化步伐,而经济现代化正是当前和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俄罗斯国家的核心任务。正如普京所说,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无法对国民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因为俄罗斯的企业家在没有感受到实际竞争力之前是不会向现代化改造投入的。因此,拒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是保护落后生产力。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获得各种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俄罗斯也将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付出一定的代价,其中最大、也是最明显的代价恐怕要算制造业、化学工业和轻纺工业遭受的冲击和损失。在未来若干年内,这些产业无疑将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竞争将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在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去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在苏联时期被俄罗斯人引以为荣的上述产业遭受了严重破坏,在随后的经济复苏进程中,由于国家没有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在旺盛的国际能源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各种资源主要向采掘业倾斜,而加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完全不具备比较优势,很难抵御汹涌的市场冲击。 

    

  三、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地区一体化 

  苏联的解体导致原有的统一大市场骤然分裂成十五个独立的个体,原本畅通的人员往来、资金流通、货物进出被一个个新设立的海关边卡无情地阻断,长年自然形成的劳动分工和产业布局被彻底打乱,原料市场、加工市场和消费市场相互脱节,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受到严重破坏,各国经济毫无例外地因此陷入混乱,亟需建立新的地区合作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组建地区统一经济空间便成为该地区各国的共同愿望,因为各国都希望借此来恢复被割断的经济联系,转入正常的发展状态。 

  出于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多重考虑,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整合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后苏联空间,希望建立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跨国的、稳定的一体化经济共同体。历史资料表明,在独联体成立之初,俄罗斯便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独联体各国政府均忙于新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建设和内部治理,跨国经济合作被迫放在了次要位置,一体化进程走走停停,时续时断,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各国的内部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各国间的利益差异逐渐拉大,诉求各不相同,新的矛盾和纠纷接连出现,一体化进程变得更加困难。 

    

  (一)名目繁多的一体化组织 

  二十多年来,在独联体框架下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经济一体化组织,单是以俄罗斯为核心的一体化组织(或方案)就有好几个,从统一经济区新型卢布区独联体经济联盟俄白哈吉一体化国家共同体,再到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乌统一经济空间,名目繁多。这些组织(方案)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排斥,有的共同推进,有的交替进行,但没有一个真正进入实际运行状态。各国间签署的大量法律文本与合作意向最终均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1、独联体经济联盟 

  19933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致独联体国家元首呼吁书,提出三点建议:(1)在独联体框架内建立安全体系;(2)加强独联体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合作;(3)在独联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经济区。这是俄罗斯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出在独联体框架下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设想。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多个独联体成员国的响应。71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总理签署了关于加深经济一体化紧急措施声明,表示愿意在独联体范围内成立经济联盟。820日,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签署了关于成立新型卢布区的协议,决定在卢布基础上逐步实行统一的货币机制。9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新型卢布区措施的协议。923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与哈萨克斯坦总理捷列先科在莫斯科又进一步签署了两国关于实行统一货币体系的原则协议。 

  当年924日,独联体十国及阿塞拜疆(此时尚未加入独联体)[12]在莫斯科举行首脑会议,格鲁吉亚(此时也未加入独联体)[13]总理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会上,除土库曼斯坦之外的九个独联体成员国及阿塞拜疆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经济联盟的条约,其中乌克兰作为联系国在条约上签字。1224日,独联体十一国(此时阿塞拜疆已加入独联体)及格鲁吉亚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会上接收土库曼斯坦作为联系国加入经济联盟条约。至此,独联体经济联盟拥有九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两个联系国(乌克兰、土库曼斯坦),尚未加入独联体的格鲁吉亚虽未签约,但参加了相关会议。该联盟涵盖了除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原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然而,这一条约签署之后便被束之高阁。在此背景下,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经协商就单独组建三国统一经济空间达成一致,并于1994年初共同签署了相关条约。 

  2、俄白哈关税同盟和俄白哈吉一体化国家共同体 

  19941021日,独联体十二国(此时格鲁吉亚已加入独联体)首脑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决定成立独联体国家间经济委员会,签署了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基本方向的备忘录等文件。然而,就在102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表讲话,猛烈抨击四天前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首脑会议,指责这是一次浪费精力和钱财的会议。 

  199512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理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三国间取消海关监管、建立统一关税区和统一经济空间达成一致,决定成立三国关税同盟并签署了相关文件。从此,俄、白、哈三国成为独联体内部积极推进一体化的中坚力量。 

  19963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深化经济与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决定在主权、平等、互利、不改变现有边界、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分阶段深化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一体化,实现建立一体化国家共同体的目标。决定成立跨国委员会、一体化委员会、跨议会委员会三个一体化共同管理机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当选跨国委员会首任主席,一体化委员会主席由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伊辛加林担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条约的签订给予高度评价,称该条约为独联体国家一体化找到了新形式。 

  42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在莫斯科签署建立两国共同体条约。双方决定,以联合开发两国现有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为宗旨,以保留本国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所有国家主权象征为前提,在对外政策及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在保障安全、保卫外部边界方面相互协作;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包括统一经济活动的法律基础,建立共同市场,为实现商品、劳务、资本和货币流动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管理的海关空间。为实施条约,共同体建立由两国元首、总理及执行委员会主席组成的最高理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担任主席。最高理事会下设由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任主席的执行委员会。同时组建两国等额议员组成的跨议会大会。这是当时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签署的合作领域最广泛、相互融合程度最深的条约,为日后的俄白联盟做了铺垫,而俄白联盟则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一体化的范畴。 

  516日,俄、白、哈、吉总统在莫斯科召开跨国理事会会议,讨论了巩固四国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措施。会议通过了跨国理事会组织条例,确定跨国理事会为四国一体化国家共同体的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能是领导执行四国条约的所有工作。会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建议不要急于扩大四国条约,而应实行战术停顿,待四国共同体工作走上正轨后再邀请其他独联体国家加入。 

  俄罗斯等国撇开其他成员国在独联体经济联盟之外单独组建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行为,引起了一些独联体成员国的不满。5月下旬,在会见到访的独联体执行秘书科罗特切尼亚时,阿塞拜疆总统直言不讳地表示,阿塞拜疆对在独联体内建立各种不同的新联盟持谨慎态度,认为这很像分离主义,无益于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同时,由于经济一体化未取得任何实际成果,独联体内部开始出现各种抱怨,俄罗斯作为一体化的主导国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 

  72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指责俄罗斯对白俄罗斯没有履行盟友关系的义务,未按海关联盟协定对白降低出口关税,而且违反两国零点方案协定,即未悉数免除白俄罗斯所有能源债务,而白俄罗斯却无偿向俄提供两个军事基地。随后,白俄罗斯总理奇吉里对来访的俄罗斯副总理博利沙科夫抱怨说,俄罗斯对白进出口课以高额关税,导致当年白俄罗斯对俄贸易逆差大幅上升。 

  726日,独联体经济联盟跨国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1996—1997年一体化发展计划草案,并讨论了以下经济合作问题:稳定轻工企业生产措施;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草案;修订海关联盟委员会机构章程草案;石油、化工和石油、天然气两个政府间委员会条例草案;建立跨国银行等问题。同日,俄、白、哈、吉一体化国家共同体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着重讨论海关联盟问题。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伊辛加林会后强调指出,当前独联体经济合作的主要问题不是去勾画不切实际的一体化宏伟蓝图,而是为实现合作创造基本条件。 

  这一时期,独联体地区政治形势极不稳定。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连年武装冲突不断。在俄罗斯,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最终演变成炮打白宫的极端事件,随后又爆发了更为惨烈的车臣战争。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微妙,特别是俄罗斯与相关国家的关系时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陷入紧张状态。俄乌关系因克里米亚地位和黑海舰队分割等问题出现裂痕,动辄相互指责。俄白之间也纠纷不断,甚至在199710月发生了俄罗斯不允许准备访问俄罗斯城市的白俄罗斯总统专机进入领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由于上述原因受到严重影响,内部的离心倾向开始显现。 

  1997106日,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公开宣称,格鲁吉亚实行同俄罗斯和欧洲平等发展关系的外交政策,在经济方面将以欧洲作为首要合作对象,把融入欧洲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因为欧洲是格鲁吉亚未来安全与富裕的保证。格鲁吉亚方面认为,其与欧洲的一体化丝毫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也不会影响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努力。此番讲话表明,格鲁吉亚在方向选择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主动放弃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参与,希望摆脱俄罗斯的束缚,转而投向欧洲。 

  1016日,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当前俄、白、哈、吉四国一体化形势十分复杂,虽然每个成员国都对海关联盟抱有希望,但是要具体落实已经签署的条约却绝非易事。1022日,俄、白、哈、吉四国举行海关联盟首脑会晤,决定1997年内通过有关海关联盟下一步发展的一揽子文件,并委托四国海关联盟政府委员会共同研究塔吉克斯坦加入海关联盟的问题。同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称,独联体国家应该是独立的,在平等基础上建立相互关系。独联体一体化要想取得进展,首先的问题是应该相互开放边界,同时他强调坚决反对回到过去的联盟体制。 

  199816日,中亚五国总统举行会晤。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重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于1994年签署的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国领导人表示,将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经济联系。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接纳塔吉克斯坦加入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 

  1999年,独联体内部出现新的裂痕,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相继提出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经济一体化又面临了新的障碍。这年226日,俄、白、哈、吉四国海关联盟及塔吉克斯坦在莫斯科分别举行总统和总理会晤。在随后召开的海关联盟国家委员会会议上,四国一致同意接纳塔吉克斯坦为该联盟正式成员,五国共同签署了海关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条约规定,海关联盟的工作目标是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制度和贸易政策。 

  94日,俄、白、哈、吉、塔五国海关联盟成员国在阿斯塔纳召开总理会议,会议各方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并决定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制定海关联盟成员国统一立场。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会议上提出,海关联盟成员国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是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否则就不能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见与会各国总理后称,独联体作为一个合作机制正在丧失其功能,因为在独联体范围内签署的3000多个文件中只有5%—10%在落实。1026日,五国海关联盟再次会晤,又签订了若干个新的合作协议,并发表了莫斯科宣言。 

  3、欧亚经济共同体 

  2000523日,俄、白、哈、吉、塔在明斯克举行五国关税同盟首脑会议,决定争取使关税同盟成为一个享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经济组织,为此成立的工作小组将在91日前制定出有关文件和建议的草案。1010日,五国关税同盟在阿斯塔纳再次举行首脑会议并签署条约,决定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理由是五国在经济政策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关税同盟的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因而分阶段实现目标是合理的选择。同时,签约国共同强调,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是该共同体的终极发展目标。次年531日,五国在莫斯科举行首脑峰会,宣布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2002226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各方就推动成员国经济合作、加快一体化进程等问题交换意见。513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在莫斯科举行元首峰会,讨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各国商定不相互使用反倾销措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相互协调立场。乌克兰和莫尔多瓦两国总统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2003年,欧亚经济共同体获得联合国大会观察员的地位,正式成为一个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经济组织。当年4月,亚美尼亚成为该组织观察员。20061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该组织,成为正式成员。至此,欧亚经济共同体覆盖了独联体绝大部分区域,拥有六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个观察员国(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只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三国游离在外。 

  4俄白哈乌统一经济空间 

  2003222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四国在莫斯科举行首脑会晤。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称,四国将开始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实质性谈判,成立由四国副总理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哈萨克斯坦副总理马西亚莫夫出任小组组长,小组工作地点设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该小组成立后表现出很高的工作效率,当年接连召开了七次工作会议,完成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4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坦率地指出,根据当前的各国状况,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在620日联合小组第五次会议之后,哈萨克斯坦副总理门巴耶夫又表示,四方已就所有文件协商完毕。918日,四国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继续讨论统一经济空间问题,并签署了关于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原则协议和实施纲要。1219日,四国草签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文件。俄罗斯副总理赫里斯坚科表示,该文件将由四国总统在年底前正式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白、哈、乌三国副总理时表示,四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已经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将成立必要的海关、政策、技术、税收、预算、服务、资本运作及人员方面的机构和工作组,予以全力推动。20044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俄、白、哈、乌四国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协定。 

  与俄、白、哈、吉、塔五国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相比,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之间的差异相对要小得多,而市场规模更大,发展程度更高,合作空间也更广阔,彼此联合的难度也相对小一些,所以各成员国也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性,因而前期工作的进展速度明显要快得多。然而,这种良好的合作氛围很快就因成员国之间双边关系的恶化而遭到严重破坏。2004年初,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就天然气贸易纠纷相互指责,白俄罗斯甚至召回驻俄大使。卢卡申科总统公开威胁说,俄白关系将由于这场风波长期受损。俄罗斯外交部予以强硬回应,指责白俄罗斯总统的讲话带有挑衅性。不久,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也因天然气贸易和天然气过境运输产生矛盾,不仅严重影响了两国经贸合作,甚至还殃及欧盟一些国家,被国际媒体称作俄乌能源战争俄乌斗气 [14] 

    

  (二)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 

  无论是俄、白、哈、乌(克兰)四国统一经济空间还是俄、白、哈、吉、塔、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同盟的建设上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进展。鉴于这种形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开始酝酿撇开其他成员单独组建关税同盟,重新回到1995年三国签署的成立三国关税同盟文件的法律基础上。200610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媒体发表谈话,宣布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的组建工作将于20077月之前完成。但是,这个愿望最终由于三国在关税总额的分配、俄白两国之间石油贸易是否征收关税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而未能如期实现。直到当年10月,俄、白、哈三国在杜尚别首脑峰会上签署成立关税同盟协议和行动计划时,上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俄、白、哈三国的上述行动直接导致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部的分裂。乌兹别克斯坦首先发难,它公开指责拟建中的俄白哈关税同盟是典型的自利行为,根本没有考虑其他成员国的利益。200810月,乌兹别克斯坦单方面宣布,终止其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资格,理由是共同体工作效率低下,无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继续留在该组织已经毫无意义。同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发言人还表示,乌方更情愿选择双边合作形式,因为建立在双边基础上的经贸合作远比无效的多边合作来得实际和可靠。 

  乌兹别克斯坦的声明使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部矛盾公开化,为这个跨国经济组织的前途蒙上了厚厚的阴影。面对这一形势,俄、白、哈三国加快了关税同盟的建设步伐。20081212日,三国成立了超国家机构——关税同盟委员会。20096月,三国又明确了关税同盟正式运营的时间表和领土范围。随后,经过高层频繁协商,俄、白、哈三国确认并签署了《关税同盟海关法》,决定自201011日全面启动关税同盟,进入试运行阶段,71日统一执行新的海关法,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然而,由于俄白之间在石油、天然气的关税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致使原定计划未能如期实现。直到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白俄罗斯才于73日最终决定加入关税同盟。 

  75日,俄、白、哈三国总统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税同盟启动协议,宣告三国在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正式建立关税同盟区,实行统一的海关法,对彼此间商品往来不再征收进出口税,对第三国商品实行统一税种、统一税率。129日,俄、白、哈三国总统在莫斯科召开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元首会议期间发表声明宣布,自201211日起,三国形成统一经济空间。 

  迄今为止,在独联体内众多的一体化组织当中,俄白哈关税同盟是唯一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并且进入实际运作状态的组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又使一体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与关税同盟相比,统一经济空间的层次更高,开放程度更大,合作领域更广,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的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还有资本市场、服务市场和劳务市场,真正实现了货物、资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依照成立当年的统计数据计算,三国人口总数达到1.4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约20000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约900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约6000亿美元,农业总产值约1120亿美元,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小麦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2%,小麦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市场的17%。这意味着,在东欧中亚地区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的新兴市场。 

    

  (三)欧亚经济联盟的构想与实践 

  201110月初,正当俄白哈关税同盟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时任俄罗斯政府总理的普京在《消息报》撰文宣称,俄罗斯正在致力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将成为这一联盟的基础。当年11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确立了一体化进程路线图。三国首脑宣布,成立统一管理一体化进程的跨国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并共同签订了《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及《欧亚经济委员会工作章程》。此举标志着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20124月,普京在国家杜马发表了其总理任期内的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普京指出:俄罗斯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同我们国家历史性前景息息相关的问题。为此,他以现任政府总理和联邦总统候选人的双重身份提出了政府工作的五个优先方向:(1)在恢复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改善国家的人口发展状况;(2)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缩小地区差别,重点推动和扶持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3)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居民创造崭新的、高质量的工作岗位;(4)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够在严酷竞争条件下表现出高质量增长的新型经济;(5)通过建立欧亚联盟、实现后苏联空间新的一体化等手段来加强和巩固俄罗斯的世界地位。 

  普京指出:在我看来,成立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区,我相信,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后苏联地区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和一体化大事我们的下一步措施是从2015年开始启动欧亚经济联盟计划。[15] 

  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苏联解体后仓促拼凑起来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只是一个临时性产物,它的框架和决策机制决定了它在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能发挥实际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组织已经被严重虚化,名存实亡,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而最佳途径就是构建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经济联盟。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崭新的经济体的建成将让俄罗斯人重新找回民族自信。因此,构建欧亚经济联盟对俄罗斯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此举将重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帮助它再次回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同时,这一构想的实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缘政治关系,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数年的多轮谈判,俄、白、哈三国于2014529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三方在新闻稿中称,这部将于201511日正式生效的条约是俄、白、哈三国在业已建立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继续向下一阶段推进、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共同约定,它将有效地保障联盟的运作,有助于促进全面的内部经济合作,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提高国有生产竞争力和加强联盟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该条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欧亚一体化的目标和任务,将联盟地位定位于全方位发展的国际组织。第二部分为功能性章节,规定了经济合作机制,确定了部门一体化的具体义务。缔约各方将在该联盟框架下确保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通,奉行协调一致或统一的经济部门的政策。 同时规定,欧亚委员会总部将设在莫斯科,欧亚经济联盟仲裁法庭设在明斯克,金融管理机构设在阿拉木图。 

  201491日,普京总统将有关批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联邦法草案提交国家杜马审议。 92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以罕见的绝对高票(441票赞成,1票弃权)予以通过。101日,该草案又获得了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审议通过。103日,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批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联邦法律》。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也分别于10月上旬完成了条约的法律审批程序。10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欧亚联盟峰会上,亚美尼亚成为联盟的第四名正式成员。 

    

  (四)欧亚经济联盟的前景 

  最近数年,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虽然总体进展缓慢,但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确实取得了实质性进步,这与近年来俄罗斯所处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其国际地位的上升是密切相关的。 

  从国内形势来看,稳定的政治局势和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为俄罗斯推行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创造了必要条件。2000—2008年,在普京的强力统治下,俄罗斯已经从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中彻底走了出来。寡头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一度猖獗的寡头干政现象基本绝迹;地方政治集团已经不再可能各行其政,中央政权的权威得以重新树立;街头政治逐渐被议会党团政治所替代,爆发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008—2012年梅德韦杰夫当政阶段(即所谓梅普组合期间)可以说是一个调整阶段,普京政策基本得以延续,社会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稳定。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重新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平稳发展铺平了道路。此外,曾经长期困扰俄罗斯社会的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在遭受持续有效打击之后,已经不足以再对国家整体安全构成根本性影响,反恐、反分裂的任务对于俄罗斯而言已经不像早几年那样紧迫。 

  1999—2008年,俄罗斯经济获得了持续增长,国家恢复了元气,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在2007年已全面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历史最高水平。伴随着旺盛的石油需求,国际能源市场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依靠石油的大量出口,俄罗斯国民经济在2008年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积攒了大量的财政盈余,国家外汇储备和财富基金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200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严重萎缩,但是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再像1998年那样面对金融危机全无招架之力,而是凭借雄厚的储备基金积极开展自救。经过2010—2011年的恢复,到2012年初基本回到了危机前的状态,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外国投资明显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福利基金和养老基金重新积累起来。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已经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这也为努力推进一体化的俄罗斯政治家们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从国际层面来看,在过去若干年里,欧盟和北约分别从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向东扩张不断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成为其重新整合独联体的重大障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欧盟和北约均被迫放缓了东扩的步伐。与此同时,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将战略中心由欧洲和其他地区转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把矛头更多地指向迅速崛起的中国。西方势力在欧亚地区的削弱极大地减轻了俄罗斯的外部压力,为其落实一体化构想提供了便利。 

  在上述国际背景下,独联体内部的向心力有所恢复。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与大国取取舍舍的博弈当中,尤其是在饱尝了颜色革命带来的酸甜苦辣之后,一些独联体国家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国家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它们远非想象中的那样仗义,在关键时刻常常是靠不住的,将自己国家的未来托付给西方大国是不明智的。因此,它们开始重新审视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道路,进而发现,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原因,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俄罗斯的商品和市场、俄罗斯的技术和资金,这种局面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因而不得不将目光重新转向俄罗斯。在这方面,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表现得较为明显。 

  尽管拥有上述诸多有利因素,然而通往欧亚联盟的道路仍然是不平坦的,在建设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难以逾越的障碍。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独联体各国普遍不认同欧亚联盟 

  20088月在外高加索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尽管为时短暂,但是却彻底摧毁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国家关系,随后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公开与俄罗斯决裂。与格鲁吉亚同处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对独联体内部事务从不热心,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对欧亚联盟的设想发生兴趣。中亚地区本应是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可以倚重的中坚力量,可是该地区近年来在政治和经济上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恰恰不是一体化,而是逆一体化。由于该地区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日益扩大,加之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双边关系日趋多边化、复杂化,合作基础不断消弱,合作意愿显著降低。当地各国均不看好由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在中亚五国当中,土库曼斯坦在国际交往中努力保持中立国的立场,奉行不结盟政策,它不太可能成为欧亚联盟成员。塔吉克斯坦也不看好欧亚联盟,该国高级官员明确表示,欧亚联盟没有任何前途可言。[16] 

  乌兹别克斯坦长期以来与俄罗斯的关系若即若离,在独联体内部始终扮演着一个另类的角色,经常与俄罗斯唱对台戏。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曾宣布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200810月又宣布终止自身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资格,公开显示不愿与俄罗斯合作的姿态。虽然后来乌兹别克斯坦又重新回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但与俄罗斯的关系并未明显改善。20126月,乌兹别克斯坦再次宣布终止其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的职能,说明其与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乌兹别克斯坦对建立欧亚联盟持公开的批评态度。乌方认为,目前的俄白哈关税同盟模式不可取,因为在同盟之上有一个超国家的欧亚委员会,这损害了相关国家的主权,与乌兹别克斯坦宪法相抵触。此外,关税同盟主要维护了俄罗斯的利益,而没有充分体现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因此,乌方不认可关税同盟,基于同样的理由,乌方也反对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17] 

  独联体各国对欧亚联盟的理解和期盼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而这有可能引发出一系列矛盾和纠纷。显而易见,俄罗斯倡导建立欧亚联盟有经济方面的考量,这就是通过实现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经济融合,加强本地区各国的经贸合作,抵御经济风险。但更多的则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细读普京的文章和政府工作报告就可以明显体味到,俄罗斯启动欧亚联盟计划、构筑共同经济空间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融合昔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来提高俄罗斯的全球地位,在与美国、欧盟(北约)和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争取主动,因此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俄罗斯不可能不试图加强对相关国家的实际控制。这种控制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政治层面的。就连俄罗斯学者也公开表示,后苏联一体化是俄罗斯所需要的,这是长期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符合国家利益。(俄罗斯欧亚发展银行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夫根尼·维诺库罗夫语)[18] 

  客观地说,欧亚联盟对部分独联体国家还是有一定吸引力了,一些国家希望通过地区一体化在经济方面受益,一方面可以获得俄罗斯这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本国的商品和劳动力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俄罗斯,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来自俄罗斯的廉价油气资源(这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尤为重要)以及资金和技术。此外,有些国家还希望以此来抵消个别国家(如中国)商品对其国内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从而提高本国的经济安全水平,哈萨克斯坦就曾明确表示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该地区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以丧失部分主权或其他政治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上述经济利益。哈萨克斯坦学者古利纳拉·达达巴耶娃就明确指出:从纳扎尔巴耶夫和卢卡申科在普京文章面世后相继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两国领导人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尤其是纳扎尔巴耶夫的文章提到以经济务实主义和自愿为优先,而非以地缘政治或其他利益为优先。哈萨克斯坦总统明确提出了维护政治主权的方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曾公开表示,反对联盟决策机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成员国,联盟决策机构的决定应当接受成员国议会的审议,成员国有权拒绝联盟的任何决定。哈萨克斯坦的另一位学者鲁斯兰·然加济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俄罗斯需要一体化,哈萨克斯坦也同样需要,所有国家都需要,尤其是后苏联地区国家。但这是经济一体化,而非政治一体化,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那种一体化,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速度,但平等而互利。如果核心是经济考量,那一体化才会有未来。如果只为政治,那就会有流血,而且会很多。俄罗斯明白这一点吗?[19]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关税同盟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连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对欧亚联盟表现出深深的忧虑,由此可见俄罗斯式的欧亚联盟在独联体遭到严重质疑。 

  2、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自身财力难以支撑欧亚联盟 

  无论从现有能量还是近期发展潜力来看,俄罗斯的经济实力都难以支撑欧亚联盟,这是对实现独联体一体化最根本的制约。要实现独联体的一体化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重新磨合、相互靠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庞大的财政开支。后苏联空间小国多、穷国多,其中个别国家的经济至今还没有恢复到20年前苏联后期的水平(例如塔吉克斯坦),哪个国家都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望为欧亚联盟建设注资,资金来源只能指望俄罗斯。然而俄罗斯也不过刚刚恢复元气,财力十分有限,何况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财政挑战——调整经济结构、填补基础设施历史欠债、重新实现工业化、发展创新经济、开发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等等。更为关键的是,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国际市场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持续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 

  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再次陷入困境,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2013年同比只增长了1.3%2014年这一指标下降到0.6%。进入2015年以来,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同比下降2.2%,第二季度同比下降到4.6%,呈现出加速下降态势,前景十分堪忧。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政府原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18年在2008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无法实现,这意味着《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构想》中的许多规划都将落空,因为没有经济的支撑,任何计划都只能是纸上谈兵。20124月,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发布的预测报告称,根据目前俄罗斯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推测,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要到2032年才有可能实现,比原先预想的时间延后整整14年。 

  3、乌克兰危机使得欧亚联盟变得更加艰难 

  乌克兰在独联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没有乌克兰的参与,欧亚联盟将是不完整的、残缺不全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乌克兰的加入与否最终决定着欧亚联盟的成败。除去俄罗斯和已经终止自身在独联体职能的格鲁吉亚,独联体其余十国总人口大约为1.3亿,其中乌克兰一国就占了将近5000万,剩余九国合计只有8000万。乌克兰人口比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人口合计还多了将近一倍,与中亚五国的总人口相差无几。乌克兰是独联体内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市场,它的经济总量、工农业生产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综合发展潜力仅次于俄罗斯,远高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乌克兰对于俄罗斯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就全球范围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11年俄乌实现双边贸易506.3亿美元,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6.2%。如果单就独联体范围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乌贸易规模占到了俄罗斯对独联体整体贸易的41.31%。这意味着,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贸易额的将近一半是由对乌贸易来实现的。没有乌克兰的参加,欧亚联盟的作用和意义将大打折扣。何况,有着浓重乌克兰情结的俄罗斯十分清楚,历史上曾经几次失而复得的乌克兰一旦在欧亚联盟建设进程中再次丢失,那就有可能意味着俄罗斯将永远失去乌克兰。因此,俄罗斯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乌克兰表达善意,诚恳地邀请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最终成为欧亚联盟大家庭的一员。然而这却与乌克兰的意愿相违背,因为乌克兰的既定方针是融入欧洲,尽早实现与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乌克兰官方曾经多次公开表达这一立场。可以说,脱俄入欧是乌克兰的基本国策,而且带有不可逆转的特点。所以,对俄罗斯一再主动表示出的合作善意乌克兰从不买账,而是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脱,不断强调实际并不存在的阻碍彼此合作的客观因素。 

  虽然乌克兰对欧亚联盟并不感兴趣,却始终没有明确回绝俄罗斯。但是,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却彻底将其加入欧亚联盟的道路堵死了。这场危机使乌克兰陷入内战,不仅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被俄罗斯强行霸占,而且东部多个地区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致使乌克兰时刻面临着新的分裂。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自然更加向北约和欧盟靠近,不仅不会考虑加入欧亚联盟,甚至有可能退出独联体。由于这场危机,俄罗斯遭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联合经济制裁,这对本已陷入困境的俄罗斯经济无疑是雪上添霜。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降至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点,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明显恶化,这都将对欧亚联盟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普京:《我们需要新型经济》,载《普京文集(2012—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5月版,第25页。 

  []维基百科:《历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gdp及所占世界经济比重列表(联合国数据)》,http://zh.wikipedia.org/wiki/ 

  [] с.3 http://economy.gov.ru/minec/activity/sections/macro/ об итогах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14 году,

  []中商情报网《历年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及gdp数据一览》http://www.askci.com/finance/2015/03/04/15516m5pg.shtml 

  [] об итогах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14 году с.140http://economy.gov.ru/minec/activity/sections/macro/ 

  [] []普京:《我们需要新型经济》,载《普京文集(20112—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5月版,第2526页。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的讲话(20066月)》,载[]··梅德韦杰夫著《俄罗斯国家发展问题》,陈玉荣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2月版,第33页。 

  [] []普京:《欧洲一体化的50年及俄罗斯》,载《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月版,第423425页。 

  []《普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适应形势需重大改革》,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6-14/4926711.shtml 

  []参见郭连成《俄罗斯与国际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6期。 

  [11] []普京:《在2013年度大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0131219日,《普京文集(2012—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5月版。 

  [12]阿塞拜疆于199310月加入独联体。 

  [13]格鲁吉亚于19943月加入独联体。 

  [14]以上内容参阅《俄罗斯联邦内政外交大事记(1990—200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月第一版。 

  [15]普京:《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转引自新华社译稿。 

  [16]塔吉克斯坦总统直属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波波洪·马赫马多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代表团座谈时的讲话,2012115日于杜尚别。 

  [17]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直属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阿吉斯·拉苏洛夫在中乌学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822日于塔什干。 

  [18]尼古拉斯·格沃斯杰夫《新俄罗斯帝国》,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转引自新华社信息网。 

  [19]观点综述《如果只为政治,那将出现流血》,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2012213日。转引自新华社信息网。 

"));
"));
网站地图